《道德经》第十章全文如下: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字面解释如下: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人的精神和肉体应当一致,就像一个婴儿一样。所谓小儿无诈。为什么我们常常说某某保持了童贞?童贞非常纯洁,没有尔虞我诈。对于小儿而言,口里怎么说的,脸上的表情就会是怎样的,其行为也会是一致的,不会出现人格分裂,不会心口不一。这就是营魄抱一。要做到如婴儿般营魄抱一,就要涤除玄鉴,像对着镜子打扫身体一样,使之无疵。如果内心龌龊,必然会表现得口是心非,出现口蜜腹剑的情形。玄鉴无疵,就能做到天下为公。爱民治国的出发点不是为一己私利,才能做到无为而治。我们常常看到,一个人无私,就可以做到公正公平,处事就能依循程序,不会施加额外的心思。比如招投标的时候,主持人不夹带私利,自然能够按照程序办事。但如果主持人接受了某个当事人的贿赂,要确保利害当事人中标,就必然要想方设法修改程序,以保证天平的倾斜。这就不可能做到无为了。所以,无为的前提是无私,要无私就要涤除玄鉴,使之无疵,使之如婴儿般营魄抱一。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这里的雌,理解为宁静似乎有些牵强。笔者认为理解为母性更妥。母性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慈爱。天门应该指的是人的感觉器官,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都应该感同身受,都应该施之以母性般的慈爱。而不应该对于人间的疾苦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智慧通达,能不施以自己的心智、心机吗?就是说,无论遇到什么事,无论处理什么事,都能够不玩自己的小聪明吗 ?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意思是,生下它,养育它,不是为了占有它。之所以生之蓄之,是因为天道使然。老子的这个思想和传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是不相同的。天下万物、万民皆有生存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也不应占有。这就是玄德,就是一种自然无为的德性。不恃,不宰,也不能有私心,与第九章说的“功成身退天之道也”相呼应。有些人身居要职,做了一些事,于是就飘飘然,认为自己恩泽于人,应当有回报,于是大肆贪贿而怡然自得,与不恃不宰的玄德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