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是骗局,其他的局面都有其可贵处,只要起手光明,下手磊落,胜负都是小事一桩”。
当辗转北京与老家多次,人生终于尘埃落定下来时,我收到了这本《半局》,原本意欲看此书,只是因为作者张晓风,想借着作者的思想聊以慰藉我那不平的心绪,看完后,我内心世界却变得更加的波澜起伏了,第一次思考起人生的价值。也许常人就是如此,总会因为某一个兴趣点而去爱屋及乌,转而竟然发现另一片天空。
书封皮上的几句话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坎,确实人生胜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很多事情我们享受和在乎的只是过程,也只应该是过程。窥一斑可见全貌,洒脱的性情,真挚的语言,精美的插画,了然于世的思想,《半局》让我和作者的价值观一拍即合。
在没看过写尽凡尘俗事的《半局》时,或许还有很多书友并不熟知作者,历来了解一个作品,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先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才能让文章思想透彻我们的心扉。张晓风,出生于1941年浙江金华,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教授国学及文学创作,教师与编剧以及作者等多重身份,也难抵母亲这份神圣职业带给她的骄傲多。张老师的散文淡然平和,兼具知性与深情,内在深沉广阔,富于哲思,文化情怀浓厚。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在她的笔下变得活灵活现,读她的作品,你会有一种错觉,深觉不是在书中汲取精华,而是久别重逢的老友在用循循善诱的劝慰抚慰你的心灵。
人终究是要离开的,魂归天际后连一片云彩都无法保留,然而当在漫漫人生路上,本应携手并肩的人群,忽如其来一人提前下车,那种震惊,那种措手不及,经历过的人才能切身体会。在写杜公的《半局》里,我惊诧张老师的笔触,友人逝世的悲痛恰如游戏伙伴的半局而退,不声不响,无声无息,只留同伴的手足无措,垂首顿足,这种遗憾心头一紧,伤感十足。
大概,落叶归根是所有人的宿命,哪怕是那爱情甜蜜,家庭幸福的日本男孩,总有一个角落是留给自己的族人的,那个角落任是再多美好也是无法填满的。这让我一远离家乡多年,家庭事业稍显满意的人心绪不宁了,熟悉的失落感,相似的经历,确有落寞之意。
似乎每个女孩在爱情的道路上总是提前摸索了很久,才敢踏入真实的天堂。我很难想象与我年龄相差几近半个世纪的张老师,也曾有过向往那种传奇式,惊心动魄,最好带有点悲剧气氛的爱恋。尘归尘,土归土,原来我们都难逃现实的羁绊,安全稳妥才是最切合我们心意的恋爱方式。“只要你肯在我的船上,你是我最甜蜜的负荷”“我愿意留在你的船上,我乐于把舵手的位置给你”兴许这才是最让人心领神会的情话吧。
美究竟是何物,是高等学历堆积后的空壳,还是华美衣服装饰的虚荣,曾经我也以为我是美的,虽然有了儿女之后,也有不屑于装扮的思想,但看到张老师写给自己小妹妹的些许劝慰后,我明白了。
愁绪满容的伤感,颐指气昂的恶煞,都会将美好打消掉,美是一种说不出的品德,是一种说不出的气质,也许小满满那时并不能理解,但到了我这个年纪,美是且行且珍惜吧。
前几天看过一本《我离婚了》书籍,其实这并不是估计读者抛弃纸张协定的契约,而是让我们学会吸取教训。其中有一段是说产后抑郁症的,诚然多年来我一直深有体会,没有生过孩子的人是无法意识那种悲痛的,这也就是我不愿与未婚人士谈已婚感受,与无孩人士谈孩童的天真可爱。作为母亲,我们大多数都是深爱孩子的,当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少有像苏明玉妈妈那样的对待女儿。和张老师一样,有了孩子之后,我开始变得坚韧而勇敢,可以面对着冰冷的死亡而无惧于它的毒钩,正视着生产的苦难而仍觉得傲然,有了孩子之后,更加的热爱生命,虽然也曾有段时间在泥潭中挣扎,但却从没有放弃。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无数孩子的老师,在如今各种育儿经验的驱使下,我也疑惑过,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与自己都满意。也许人就是应该多看书,并不是那些纸张有多么昂贵,而在于纸张中的思想是多么的难得。爱孩子,的确不应该参入不纯洁的成分,不应该被父母拿来和别人比较,更不应该为了父母的虚荣心而痛苦。
经常与身边人士讨论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的利弊,尤其我还是生于那个有着“上了大学,就能改变命运”的江南城市,我也纠结过该如何是好。我并不能遗忘逼迫学习的成功欣喜,但就像张老师所说的,不要把孩子修剪成某种姿态而能够使别人称赞父母的园艺才能,我也得时刻提醒自己,尽全力提供给孩子最好的,但也要竭尽全力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帮助他们度过生活中每一个关卡。
也许是人生际遇不同,也许是因为我还有貌似很久的路要走,儿女可爱,父母健在,只可惜那些分道扬镳的儿时玩伴无法惦记外,在这《半局》中,我只体会到壮志难酬的半局人生要好好把握,母亲的职责要时刻牢记,些许思想还得在余生容我不断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