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性空

我们家今年是第八年去普陀山,早上四点多孩子他爸跟朋友就一同出发了,因公司事多今年我没有随行前往,不然是一定要去的,哪怕只是静静地呆上两天随处晃荡下,都能平静许多。各处的风景年年如此并无特别之处,只是在那样一个佛的世界中,你会不自觉地倍感庄重、肃穆、由然而升的是对佛的敬畏~



记得每每踏上这个小岛,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时空,我不再是世俗的我,而是佛法照耀下的另一个我,跪在佛前诉说自己的困惑,迷茫,不得解的事,再心无旁骛地默默注视着佛主透彻的眼,或开悟,或平静,或等待或放空……终得片刻宁静。



那么佛~到底想跟我们说些什么呢?翻阅过些许经书,总是似懂非懂,隐隐约约~但提及最多的就是“缘起性空”于是我想这应该就是最中心的那个点了。

缘起性空——简单讲,就是万事万物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不由自主的、瞬息万变的聚合体。

熊逸老师也说:“抓住这句话,传世佛经几千部,卷帙浩繁,你都不用怕,因为佛陀的原创性观点其实只有这一个。而佛教层层叠叠的理论、戒律、修行方法,要么建立在这个观点上,要么来自对这个观点的不同理解。”

最接近本源的解释是说,所谓性空所谓不存在,并不是真的不存在,而是说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都不能自主,都是由很多元素通过各种机缘暂时聚合,又迅速消散的产物。

比方说我们看一朵云,这朵“云”只是我们为了方便起见给某一团水蒸气取的名字,它在实质上并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很多水蒸气的分子因为各种缘故暂时聚拢在一起,这就是佛学所谓的“缘起”。

这些水蒸气分子一边聚、一边散,风稍微大一点就散光了;或者遇到冷空气,凝结成水珠,变成雨水落下来;从来没有一个稳定、实在、能自主的形态,这就是佛学所谓“性空”。

“缘起性空”,是佛陀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悟出的那个“道”。佛学的各种理论、戒律、修行方法,都是从“缘起性空”这四个字上生发出来的,也是佛学最底层的逻辑。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有一段很著名的话说:“自己在参禅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后来功力深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我们原先理解这段话,都觉得这是人生境界决定的,其实当你知道“缘起性空”的道理以后,山在你的眼里就不再是山了,而是无数石头、土壤、植物的短暂聚合体,瞬息万变,弹指间就死掉了几棵树,弹指间又碎掉了几块石头。佛学出于沟通和理解的便利,才把这一团变动不居的,由无数各式各样的东西临时排列成某个形状的“集合”叫作山。

又比如哲学来解释,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人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本质。我们站在此岸,物自体在彼岸。我们只能通过我们既有的感官通道来观察物自体。当我们观察的同时,世界也不是原来那个世界,世界因观察而改变。世界的本质是非连续性的,而人脑认识世界只能靠归纳和演绎,让这两种方式默认世界是连续的。(跟佛学所说的看山不是山是一个道理。)


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缘起性空”的眼光重新看看万事万物,你会发现眼光一变,全世界就立即改观了~云不再是云,山不再是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11,269评论 0 4
  • 公元:2019年11月28日19时42分农历:二零一九年 十一月 初三日 戌时干支:己亥乙亥己巳甲戌当月节气:立冬...
    石放阅读 11,800评论 0 2
  • 今天上午陪老妈看病,下午健身房跑步,晚上想想今天还没有断舍离,马上做,衣架和旁边的的布衣架,一看乱乱,又想想自己是...
    影子3623253阅读 7,949评论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