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一模块,第二模块有感
中山刘小彬
这个暑假,学校布置我们共读王绪溢博士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这本书,可以说很久没有看关于这方面的书籍了,拿到书后,内心是害怕的:可以看得懂吗?对于我们大班化教学可执行性高吗?理论和实践能很好的结合吗?……不管结果如何,我告诉自己:必须逼自己一把,走出假期“舒适区”,认真学起来,不管最后结果如何,相信努力一定有收获!
这本书的封面就告诉我们它的内容涵盖了课堂教学实务、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学校推进措施借镜与建议,是学校校长和一线教师们不可多得的一本案头书。这还是一本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重要参考书。
是的,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已初步显现,在今年的疫情影响下,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的重要了: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深度的融合……这样的问题都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思考的。贴心的是:由金山中学的陈蕾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共读这本书,整个共读循序渐进,陈蕾老师结合个人经验和自己的课例,给我们娓娓道来,有观点,有实践,有反思。当不懂的时候还有共读群的小伙伴在线一起讨论。
共读共分为6个模块,共30讲,目前我已经听到了第3模块。每天我都听一讲的内容,然后再根据陈蕾老师所说的对应书上的内容,再把书认真地看阅读一遍,并写下自己关于这一讲的一些感受,虽然也有很多地方不太明白,但我想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吧!
刚开始陈蕾老师就告诉我们相信的力量。是的,只有相信,你才会愿意去做;只有相信,你才会去研究;只有相信,你才会成功。光光相信还是不够的,很多还需要我们经过刻意练习才能够做到。
其中第1模块中的第2讲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里告诉我们: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当老师这么多年,往往想的是要给学生很多很多的知识,每天都在不断的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而这里告诉我们:作为老师,需要放下执念,闭上嘴巴,让学生成为课堂里的主演。一开始听到这一讲,我觉得太难太难了,要改变长久以来惯用的教学模式,转变课堂模式,这需要我们放下自己的执念,要相信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真地反思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课堂,每一天都按照自己认真设计好的教学设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自认为我算是一个认真的老师,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都能完成,在我的教学下,学生的成绩也总体良好。但现在发现其实我的教学过程完完全全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没有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也是因为我们的着急,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我们为了追求进度,减少了很多课堂上活动的时间。作为长期教低段的老师,我深知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要先把孩子的习惯养好,培养好良好的听课习惯后再开始我们的教学,这就是所谓的“慢”,前期的“慢”是为了后期的“快”打好基础。可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却没有做到“慢”才会“快”。也许从目前来看学生的发展没有问题,但从学生的长远来看,主动学习才应该是他们具有的学习能力,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成长。这对老师的要求就更高了,我们要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们的思考,促进他们产生思维碰撞,再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处理好技术与内容的关系,让学生“有不断产出学习素材的机会”。
第2模块中教学视频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学习,这一讲也给我了很大的触动。作为低年级老师,我们常常为了吸引学生,一节课中总会找一些适合这篇课文的视频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说是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但往往忽略了:这个视频在这节课上是否必须要播?播放的目的是什么?是否帮助有效学习?认真的学完这一章,我知道了教学视频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合理的运用好教学视频会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一个好的优质的教学微视频相比教师的引导,反而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关键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疫情期间,我执教的空中课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中,课一开始我就制作了一个战役英雄们的小视频,孩子们看着视频中的战役英雄们,渐渐爱上了这样的“美”,对这样的“美”有了更高的敬意,也知道了这就是所谓的“雷锋之美”。视频虽短,但这雷锋精神一开始就走进了孩子们的心中。在执教口语交际课《做手工》这一课中,我也制作了一个小视频,视频中是一个小朋友来介绍他是如何制作手工的,在介绍的过程中用上了表示顺序的词,这样就可以介绍的更加清楚,听的人也就更加明白。我想这些小视频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时代,我们要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学习的主人,发挥出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阅读在继续,学习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