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羽
每一次欲要拜读《孝经》的时候,都会让自己沉静一段时间,可闭目静坐,也可来一套规范的膜拜仪式,为的只是让心灵得到片刻的沉淀,沉淀之后便发觉有与心合在了一起的感觉。
当读到孝经第一句时,能够觉察到脑袋里竟然会有意识的认识到这是几仟年前孔老先生留给我们的,流传至今的深远含义应该要好好领会其中含义,阅读继续下去,那一刻你会看到,似乎平时深奥不解的句落在这一谦卑,爱学习的心下变得迎刃而解,深刻而明晰。
所以对于学习我们应该要保持一份敬重和放低姿态,带着一颗谦卑的心。这样你才会收获的比想象的多。
正如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作为求知者遇到问题,想要请教别人时,除了敬重、礼貌的表示请教的姿态外,还要保持一颗谦卑和愿意学习的心。如此别人才愿意将他所知道的告知于你。
当别人给我们建议时,我们认真仔细的听取其中的真谛外,还可以从教导者的角色去看待和分析这个问题,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可以换了个身份去看待和思考。这样便可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问题,从而帮助我们全观的看待问题和更好的解决问题。相反,而不是对于别人的建议随便待之或听到对方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去争论、去辩解或不屑的态度,这种争论辩解一次别人可能会予以原谅,继续鄙视不屑高傲...我想,关系都会到边临变得恶劣。结果毫无意义外更是很多人不愿看到的。
通过《孝经》的学习和不断的在生活中的练习与实践中觉思到,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请教别人问题时,当教导者回答了你的问题给予意见的时候也莫忘不断的应声,表示我已经接收到你告知我的信息了。
在接收到别人的意见和帮助后要告知教导者,我有用心聆听了刚才的教导或建议,对我来说有了这份真诚的建议或教导外让我更全观的看待了发生的问题,最后不忘表示真心感谢,如果深鞠一躬效果更好。这些反馈对教导者来说不但有益于此次解惑,更是让教导者对于自己的付出得到了一种认可,而感激鞠躬更能够让他的内心得到了一种平衡,甚至你真诚的感激和平衡能够在他的心中建立一个美好形象,甚至能够为你的下一段人际关系加分,当然也不排除被推荐升职或者其他好的事情降临。
当你遇到下一个问题或存在问题而不自知时,介于之前的平衡,教导者都会心甘情愿、情不自禁的走过来帮助你,或在背后默默的助你一把。这些都是你无形之中的一种收获,当然也是一种付出的平衡。
团结互助是人生该去传递的美德,而人的一生中有可能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问题请教别人时,如果能做到这番,我想你的人际关系会经营的非常好。
当然如果帮助很大,可以将这份感恩继续传递,或言辞无法表达内心的感激,送个礼物或者一起出去做些兴趣相投之事等等,当然这些都是有助于你广交人脉的。
当一个人遇到问题,来请教你的时候,如果他表面上很客气,当你回答问题甚至帮助他分析问题指点问题的时候,他并未给予认同或者持着一种高傲的的态度去听你的回答,我想每个人看到这样的态度心中都会存有愤怒或者不平衡的吧。
生活中我就遇到一例。因工作调动,调离了本来的岗位,而本来的岗位由另一个女生担任,这个女孩算是第一次接触这岗位,自交接初始,我都很用心的将手头上的事务交接给她,因为考虑到她是初学者,所以都很细致的讲解和说明,但我发现,我很用心的讲解说明,她却思绪乱飞,态度冷漠,不屑一顾,甚至给我一种感觉就是我的讲解说明是理所当然的。
我觉察到自己说了太多,最后实在是忍无可忍。干脆直接写份交接明细转发解决问题。再后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有些很简单的问题,明明可以自己尝试摸索足以锻炼自我,而她都要经常问我。由于之前她不屑不用心般高傲态度的不平衡不尊重,所以对于后面她的所有的疑问我都没有给予任何回答或帮助,甚至敷衍推脱着。后来在我与她工作交集的地方,发现了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想说的冲动却有一种懒得去说的感觉牵制着我,即使这个问题只要我帮助她做一点点的改变,就会迎刃而解,但我还是不愿意去做。因为觉得一切都不值得,她不值得我的帮助和让我付出,当然出现的问题和状况属于她的,跟我没任何关联,事情做错或需要承担责任也都属于她,而她自己做错事也应该由自己承担,我不参与。我需要做的只有尊重,尊重她的选择和决定,甚至尊重她那般态度。静静的做好自己,继续保持自我,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即可。一切都与我无关。反之,如果她对我敬重的请教,带着一份谦卑的心,一份感激向我求知我必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谦卑不是让你低到尘埃,趋炎附势的奉承,而是让你放低姿态去发问和请教。敬重,不是让你非要膜拜所有人,而是唯有尊重了自己,别人才能够尊重和重视你,自重方能被尊。而得到了你所需要的给予别人一份感恩作回馈,我想前途必定光明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