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有一种技能跟年龄、学历关系不大,我认为是家庭教育方面的技能。要科学的带孩子,无论是谁,都得现学。每个人的起点都一样。
不同的是,老人的学习难度更大,这是身体和精力决定的。
我们都在拼命的投资孩子,玩具、绘本、早教课,而对老人的投资,却极少。
如果有一本给老人看的图册,用多图附以少量文字的情景式,传达那些深奥的育儿道理,我愿意买来送给他们。
既然没有,那就自己动手吧。
以下是爷爷奶奶带孩子系列《第一章: 尊重,自主选择》的折页内容(详细说明部分,在图册中是被折起来的,老人可跳过或听读),第二、三部分中的情景对话是主体内容(配图还没完成)。
(一)
如果你尊重一个人,就让他决定自己的事。这道理对小孩子也是如此。
因此,当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他就能感受到被尊重。
被尊重的孩子开心,主动,愿意交流。天长日久,孩子与大人就成了朋友。
(二)
一个不好的消息是,我们通常把小孩仅仅当做小孩。口头禅是: 他们懂什么?!这样的态度,阻碍了尊重孩子的行动。
家庭教育专业机构研究证明: 哪怕是三个月的婴儿,也不是大人们常说的"屁都不懂!" 孩子对他人行为的理解,不仅仅是语言,还包括动作,表情,语调等等。实际是三个月以上的婴儿,已经能理解大人的情绪和意图了。如果知道这么小的孩子也需要被尊重,慈爱的爷爷奶奶们当然不会再一意孤行啦!
如果以前是这样:
爷爷: 喝点水吧!
宝宝: 不喝。
爷爷: 不喝怎么行?快喝!
可以变成这样:
爷爷: 喝点水吧!
宝宝: 不喝。
爷爷: 喝水可舒服啦!用大杯子喝还是用小杯子?(爱动脑子的爷爷)
宝宝: 大杯子 (开始喝水。。。)
如果你不相信把命令改成选择效果这么好,那就试试看吧!
(三)
另一个消息似乎更糟。大部分人带孩子时仅靠直觉,很少运用想象力。如果你只会这样说,"你要吃苹果还是香蕉?",或者"你要穿白裤子还是红裙子?",那确实太没意思了。少数非常聪明的爷爷奶奶们会用提供选择的方法解决更多的问题。想想看,如果你的孩子不想放下玩具去洗澡,该怎么办呢?
奶奶: 去洗澡吧!
宝宝: 不要!
奶奶: 洗澡很舒服。你想用大盆洗还是小盆?
宝宝: 我不想洗澡。
奶奶: 你想在澡盆里玩小黄鸭还是水枪?
宝宝: 小黄鸭 (飞奔着洗澡去了。。。)
加入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成功率更高。
最重要的是,他"被"尊重了。
注:
目前只有文字内容比较难懂,希望图片部分和排版早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