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学生跑到我跟前,对我说:
田老师,我的XXXX(一本教辅材料)被老师没收了。
我问:为什么呢?
他说,因为上级来检查,不允许我们用课外辅导材料。老师怕我们拿出来被发现,所以就全部没收,等到放暑假以后再发给我们当暑假作业。
我家的孩子上学八年来,我也几次听过类似的说法,比如明明有家庭作业,因为要应付上级检查,让孩子说没有。作业可能要写两个小时,让学生说一个小时就可以写完。音体美和午自习晚自习的时间都被主科占用了,不允许如实回答。
八年来,我一直是学校家委会的主要成员,和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互动是比较频繁的,我深刻的知道老师的辛苦,领导的不易。但是,我始终不能允许老师教孩子撒谎这件事。
我的孩子对此表达过气愤,我想,不是一个班级这样,不是一个学校这样,也不是只有一个城市这样。
我们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我们想教育出怎样的人?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里面提到,教育观就是教育的目的,我国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观,即培养全面素质的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本教材是每一个在职老师必学的教材,为什么知道了素质教育却还在教学生撒谎呢?
从一个家长的角度,我认为,
首先,教育系统的考核有导向作用,教育系统包括学校怎么要求,老师就会怎么做;
再者,从家长的层面,现在绝大部分家长还是看成绩,追求孩子的排名,这也给学校老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果学校不给孩子布置作业,甚至是作业量不多,很多家长就觉得学校不负责任;
从整个社会来看,评论一个孩子有没有成功,也多是从他是不是上了好的大学,是不是拥有一个好的学历来判断。找工作的第一门槛是学历,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就能拥有理想的工作,而普通职业学校的孩子则很难出头。
于是,在多管齐下的助推下,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就越来越严重。
素质教育下的人,如何培养?
接受素质教育发展的全面的人是什么样的?他们"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接受过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懂得怎样做人;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具有一定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能够承担社会分配的一定的工作;接受过健康教育与体育训练,有健康的体魄,因而有体力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此外,接受过审美训练,具有在生活中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最后还接受过劳动技术教育,热爱劳动,勤奋、富有创造精神,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
培养这样理想的人,该从哪儿着手呢?
我知道很多人在探讨教育的新模式,也有很多人已经付出行动,开办学堂,去把理想的新教育模式实践出来。
对于很多如我一样的家长,没有能力,没有勇气,让孩子脱离目前的教育体系。但又清楚地看到,目前体系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做什么?
我认为暂且的解决之道,就是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品德的基石和力量的来源。
在孩子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能清楚地认识到,孩子面临的社会环境,并及时给孩子引导,教孩子学会辨别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想孩子天天向上,家长必须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