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郑伯克段于鄢》:精彩的宫斗剧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微信公众号, ID : 路漫索 ,文责自负。

“好一出精彩的宫斗剧!”这是笔者重读《古文观止》之《郑伯克段于鄢》后最深切的感受。

话说当年郑武公从申国娶一位女子,因申国姓姜,于是按当时的称谓习惯,称她为“武姜”。武姜为郑武公生了两个儿子:郑庄公和共叔段。郑庄公出生时难产,吓到了武姜,于是给他起名“寤生”,从此,武姜特别讨厌郑庄公,偏爱共叔段。多次请求郑武公废掉郑庄公,立共叔段为世子,郑武公始终不同意。

庄公即位后,武姜为共叔段请封制邑。因其战略位置重要,庄公婉拒。武姜退而求其次,转请封京邑。

共叔段得寸进尺,不久后又把郑国的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据为己有。郑庄公的部下祭仲和公子吕提醒郑庄公注意防备时,郑庄公就像是一只人畜无害、可以任人拿捏的小白兔,除了吐槽几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和“不义,不暱,厚将崩”之类看似无奈的话外,仿佛对眼前隐藏的危机束手无策。

郑庄公真是一只小白兔吗?非也,其实,他是一个老谋深算的猎人!在祭仲和公子吕等忧心忡忡时,一个巨大的陷阱已经布好,只等共叔段这个猎物往里钻。

直到共叔段修治好城郭、聚集百姓,修整好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准备偷袭郑国都城,武姜打算开城门做内应时,郑庄公早已获悉共叔段偷袭的时间,毅然命令子封率军队讨伐京邑。最后把共叔段赶到了共地。

这时,郑庄公终于露出他的本来面目,把他老娘武姜迁置到城颍,并发誓说:“不到死后埋在地下,我们不再见面!”大概是此举有损其“孝”的形象,不久,他又“后悔”不应该这样做。

领导身边永远不缺为其分忧的下属,庄公正愁眉莫展时,颍考叔登场了。和庄公见面后,他主动引出话题,得知郑庄公的烦恼,他立即帮郑庄公出了个可以堵悠悠众口、成全其“孝”名的锦囊妙计:建议郑庄公挖一条隧道,直到挖出泉水,再让郑庄公母子从地道中见。

于是,母子二人在隧道中上演了一出“其乐融融”的和解戏,只是二人真的能够和好如初吗?只有天知道。

全文一千字不到,却扣人心弦,让人欲罢不能,而且里面的人物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郑庄公的老谋深算、阴险狡诈和虚伪;武姜氏的飞扬跋扈,任性妄为,助纣为虐;共叔段则愚蠢、贪婪,骄纵成性,狂妄自大;颍考叔的机敏善谏。在这场尖锐的“宫斗剧”中,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史学家说,《郑伯克段于鄢》充分反映了春秋时期礼法制度崩坏、政治伦理失常的困境。在笔者这个吃瓜群众看来,它更像史家用寥寥数语,酿造出的一壶经岁月洗礼的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