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抗疫这段时间,实在是非常无聊的,把裤子坐烂了也不好意思出去。但其实也是非常繁忙的,最忙的大约属我们眼睛了,看玩手机,电脑,平板还有电视,游戏机,几乎被所有的电子产品占据了眼球。而脑子和手脚等其他器官几乎没动过的。
今天抽空,休息了半小时眼睛,突然想了一个问题,读书究竟有什么用呢?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
说实话,在家这段时间,我的阅读量是工作时的6倍,几乎是1-2天读完一本书的状态,其中还包括写心得,看类似电影等。我奶奶就觉得烦了。她说你整天看这些书有什么用呢?有什么意思呢?不觉得无聊枯燥吗?你能赚钱了吗?你能嫁人吗?你能成为大文豪吗?你能考上研究生博士吗?你写文章吗?赚稿费了吗?
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我哑口无言。似乎我一个也回答不上来,那一瞬间我竟然有些自卑了。
其后,上楼瑜伽后,也调适好了自己心情。同时也认真的想了这个问题。
奶奶是个农民,她没读几年书,也不识得几个字,于她来说,读书是枯燥无味的。于我来说,不是,这是一个真正的放松的方式。我不觉得看书没意思,我也正是因为生活无聊无意义才选择看书的。它能让我随时进入不同时代不同场景生活和见证。
奶奶站在一个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和问我,的确无可厚非,而我却不是一个以看书为谋生手段的人,而是读书给我的思想,让我更通达的去活着,去看待事情。
我不是什么看书的专家,也不是每本书一定能看出什么深刻的思想。只是这个过程是一个愉悦自己愉悦灵魂的过程。
由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我不能重回19世纪,16世纪,甚至是古时候去体验生活,但我却可以在书本中看到那时的生活场景和习俗思想。由于金钱的限制,我不能漫游全世界,欣赏每一处美景。但我从书中能感受到巴黎铁塔的美妙。我能借别人的眼,从别人的脑中去思考,见到并亲近这些伟大的建筑和景物。我也能通过看书就能看到一些地方的故事,兴衰和历史。因为喜欢看书,享受阅读,我就有了无数双的“眼”,借着作家笔和作家的眼来看了这个世界。
曾经有人说:“读书能够增加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我觉得这句话是扯淡,纯粹是说起来好听,适合我们摘抄在读书笔记上,用在作文里的表面句子。受义务教育荼毒15年,我以前对看书是深恶痛绝。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浪费太多太多时间啦。
求学期间时间那么充裕,我却一心想着多实践,东搞西搞。其实有些事情,有人已经做过了,并且也把经验和想法写了下来,我为什么不多点花时间去吸收别人经验并与之交流呢?
我有时也会苦恼,我该做一个事业型的女人呢?还是一个家庭为重的女人呢?我该怎么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呢?我该如何发家致富呢?我该如何选择好的另一半呢?我该怎么去与人相处呢?怎样去和这个社会,世界或自己和解呢?
这些问题,我可能自己现在也没有答案,但是,如果我单靠自己一个人干想,或者只问身边亲近的人,我估计一辈子也都找不到答案。
但是,这些,书本里有,他们写过。你会发现,古人那时的人也想过这些问题,有些人一身也在为其中一个问题选择上度过一生。这些本不是一个有着标准答案的问题。但是你可以通过看古人,过去的人的故事,去学习去借鉴,找到自己最舒服最容易成功的一条路径。至少不会走太多的弯路和受太多的苦。
子夏曰:“贤贤易色”。简单四个字,当代有些人用尽一生也看不破,一味的追求外在的皮囊。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孔子早就说了那些欺上媚下,阿谀奉承的人少有仁义在,要远离。
。。。。。。
读书,真的是为了什么吗?我什么都不为,我感谢的是书本给我的人生和阅历增加了厚度,给我的思想增加了岁月的智慧。书本,是个宝藏,它就在那里,不论你开或不开,它,就在那里。
书中自有黄金屋,古人诚不欺我也!
晚安,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