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
《增广贤文》中有语:“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意思都是说,做人要有骨气有志气,不能丢了尊严。
《武林外传》里佟掌柜还说:"不蒸馒头争口气。"
记得,我儿子三岁的时候,他爸爸常常教导他:“你是男子汉,做人要有志气!”
于是,小小男子汉不能哭鼻子,小小男子汉摔倒了自己爬起来。
有一天,爸爸问他:“你知道什么是志气吗?”
他眼珠一转,奶声奶气地说:“自气就是自己气自己!”
这解释,逗我和他爸哈哈大笑。
他瞪大疑惑的眼睛,仰着小脸问:“我说的不对吗?”
爸爸说:“你说的对,要学会生气,就是要和自己生气,气能生力,力气力气,力量来自于能生气,会生气……”
这爷俩对“志气”的解释也是别出心裁。
百度百科的标准答案说:“志气,古意指心志气力,今意指积极上进或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古语评论“志”的重要性有语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我们常说,做人,要有志气,要争气,要发愤图强,要为了尊严不折不挠地努力。
到底,什么是志气?
砍柴校长说,志气就是不能被别人看扁了,就是要争口气,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坐直了,别趴下”。
所以,我立志做个有“志气”的人,不甘落后,下定决心,拿出勇气来打磨自己的文字。
想要打磨自己的文字,想要靠文字站着把钱赚了,学习写文案是必修课,想把文案写好,就要苦练基本。
我是一个慢性子的人,脑子转的慢,看书慢,写文慢。
我接纳自己的慢,随着自己的节奏,做好跑马拉松的准备,我相信厚积而薄发,我们终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写作是个手艺活,你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读者知道。
今日读书摘要:
关于写作这回事,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比喻:
文字工作者应该像木匠那样,创造属于自己的“工具箱”,当遇到艰难任务时,才能一把抓到适用的工具,立刻投入工作。
木匠的工具箱里,装满螺丝钉、锯子、钳子、扳手,而文字工作者的“工具箱”里,则陈列着词汇、语法、修辞、逻辑……
有了它们,文字工作者在接到任务时才不会束手无策,而是能利用它们打磨出优秀的作品。
和木工活一样,文案创作也是一门技术活,但它又不止于技术。
匠人和商人的区别是,匠人身负精湛手艺,能生产出有价值的作品,而商人却拥有创意与洞察力,能让有价值的作品同时具有商业价值。
一名优秀的文案工作者,往往兼具作家、推销员和心理学家的特质。
他要像作家那样拥有遣词造句的功底,对文字高度敏感甚至有痼癖;也要像推销员那样,巧舌如簧,懂得包装产品;他还应当熟悉心理学常识,让创意和想法不只是空中楼阁,而是让洞察潜入人心,成为引发大众情绪共鸣的一剂猛药。——《文案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