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史晋老师分享了一个他的小故事。说的是曾经有一次他的想法没有被看见引起了内心的不平,后来他不断反思自责的事。借这个话题,我们对心性进行了分辨。然后他释然了,我还没明白。
不知为什么这件事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那是当初去北京参加意象对话培训的时候,当时正值单位领导被处分,学生面临毕业的特殊时期。这个培训班是于老师推荐的,如果我当时不去肯定会遗憾终生,但是去了就可能自己掏钱。我犹豫了一下还是交钱去参加了。
培训期间,我努力学习的同时又有些惴惴不安。同室的老牛是我朋友,虽然我啥也没说,但她感觉强烈,几次三番问我怎么了。我告诉她:“家有老母,无人照料”她说不是。
“学生毕业,功课紧张”
她还说“不是。”
“单位没有领导,此行很可能没法签字报销。”
……她沉吟半晌,然后有些不解、不屑地说“你把几千块钱看得这么重吗?!”
可是钱的事,去之前我就知道;单位的事早已安排妥当;家里的事本就有哥嫂守着。我还是连续好几天一直坐卧不宁,到底是为什么?她问了一遍又一遍,我自己怎么也想不出别的答案。最后我们几乎认定,就是我心疼那五千块钱没领导签字,自己掏不甘心。
此刻再次回忆当时的情境:我坐在租来的教室里,周围除了本地心理爱好者就是外地的闲杂人等,有的还是学生,相当一部分没做过咨询,邻座根本是个没有心理学基础的家庭妇女,就是来开眼界的……我坐在那里一点归属感也没有。不像是来培训业务的,倒像是来开小差的。
对照以前参加的培训:周围坐满全省的业务精英和各级领导。许多同仁一起分享活动设计和咨询心得,甚至还有现场演练。头顶光环的心理学大咖一出场就好几千的费用,我们听得天花烂坠……
最主要的是公家的培训从开始填表报名就有同事们一起,所有的事都有人照顾。这是头一回什么也自己操心,衣食住行全都没人管,好像随时会出乱子似的。对了,这次培训或者就是一场“乱子”,我的惴惴不安里颇有“做贼心虚”的味道。
好在期间拿到了主办方的邀请函,留好了发票。回来的时候局里委派的党支部书记给签了字。报销之后,心情豁然开朗,连培训总结也比以前写得多。
再次感觉这件事,我是在乎那几千块钱,但我更在乎自己的发展,不然我也不会冒险去。之所以一定要报销,是因为除了钱,那更是一种尊重,我的专业领域我说了算的尊重。
又想多了,一次小幸运,大家怕麻烦没人跟我较真而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