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在这个拆页里,作者觉得寻求量化或者收集事实的词语更容易引发具体和真实的回答,类似于如何、为什么这样的词,反而容易引起主观情绪的波动,导致防备心理,而什么、何时、谁、多少等等的词反而更容易帮助我们挖掘出更多的真实信息。
A1:
之前一直觉得反复的为什么,可以挖掘到最真实的原因,所以在很多会议上辩论的时候,会习惯性地不断使用为什么来追根究底。
去年圣诞节前夕,我让我们老师组织一次圣诞节的活动,面对在读学员和非在读学员的一次互动活动,预计准备组织50-60人左右参与活动。决定宣布,工作分配好之后一周,我找项目负责人要活动计划,她说还没写好。我有点生气了,直接问为什么没有写好,她说因为有些细节还定不下来,我继续问为什么,她说有些事情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的,我一下子火气就大了,问她,你是项目负责人,什么叫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那我去招谁说?当时气氛一度很尴尬,不欢而散。后来她微信上给我发了很长一段文字,说其实方案定不下来是因为老师们给出的备选活动内容比较多,她们在筛选的时候出现了分歧和争论。我觉得有点错怪她了,其实这是好事情,说明老师们确实比较有热情,如果我当时问的是方案卡在哪一步了?现在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方案出不来,你接下去准备怎么做?什么时候能出来方案?也许就会挖出真实的原因,避免了这样不必要的不开心。
A2:
有个老师上周没写周报,我最近没时间找她,下周一我找她谈话,我准备改变一下我的谈话风格,不再用为什么作为我们谈话的主旋律。我准备问她: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没有写周报?你打算什么时候把周报不给我?你这次周报里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这次可以直接跟我说吗?也许这样我会得到一个不同的结果,我会知道她没有写周报的真实原因,到底是有情绪了,还是真的就是忙忘记了,抑或是其他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