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开年伊始,如果正在考虑新一年的“努力计划”,你一定要把本文看完!否则可能一年努力白费。
如果你发现:自己也很努力的学习,不是目标没有达到最初的期望,就是努力过后没有什么收获?
如果你发现:跟别人一比学习差距更大不说,还对自己更失望,进而分外焦虑,甚至觉得努力没用、学习白费···
如果出现自己努力学习,效果越学越差,导致大脑一版混乱,还总想搭建知识体······
或者:你花很多时间读书、上课、学这学那,需要的时候却脑袋宕机,想不起来?
电脑、手机、阅读器,你都用,文章、图片、视频,你都看,但总是记了这个、漏了那个?
正在执行的项目,有太多数据要整理、太多信息要分类,你找不到头绪也抓不住重点......
有以上痛苦的你,一定要看《打造第二脑》这本书,帮你不再烦恼所有细节没有记在大脑中。
而是将你最珍贵记忆、想法与知识储存在第二大脑(你自建的数字知识库,即档案、文件夹或云端硬盘) ,随需取用,助你完成工作、经营事业、管理生活。
作者:蒂亚戈·福特是一位个人知识管理专家。他曾被中学老师评定为“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也曾在大学三年级因不明疾病而短期失忆、脑力退化,但他在患病的过程中,将厚达数百页的病历和医嘱转化成数字档案,储存于家里的计算机,好随时搜寻、重新整理、加上批注和分享。 经疾病磨练后,他练成一套名为第二大脑的数字知识管理系统。
《打造第二大脑》是作者将他教授的课程,以及提高个人生产力的原则和最新方法的经验和感悟分享。从而帮助我们摆脱遗忘的困扰,尽情释放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够充分享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要如何使用第二大脑呢? 福特独创简明且符合直觉的PARA系统,将信息根据用途分成项目 (Projects) 、领域(Areas)、资源 (Resource) 和存档 (Archives) 四大类,以及CODE法则,将整个知识管理过程浓缩为抓取 (Capture) 、组织(Organize)、提炼(Distill) 和表达 (Express) 四个步骤。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抓取 (Capture) 、组织(Organize)、提炼(Distill) 和表达 (Express) 四个步骤。跟着作者一步步打造第二大脑,让第二大脑将成为你最好的助理,和最有用的思维工具,使你能够达成渴求的任何目标.
第一步 抓取 (Capture) :让笔记更“走心”
AIGC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在信息泛滥的势不可挡中,有了更“随意”捕捉信息的方式。然而却依然难以解决当我们面对信息的孤立化和碎片化问题。而第二大脑则提供了一套去繁取精的信息筛选手段——创建个人知识库,作者给出了一个如何创建个人知识库的方法“ 抓取 (Capture) ”。
很多人总是贪心的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想要。把看似很有道理、觉得很厉害、想着存下来以后用的信息全部存下来,结果导致收集了N多的信息占了内容不说,还让自己越来越焦虑。其实,抓取信息不难,难的是抓取聚焦目标的信息如何做。
如何适时决定哪些核心知识值得收藏,作者给出了4个信息抓取标准:
1.是否具启发性;
2.是否具有实用性;
3.是否与自己息息相关;
4.是否让你耳目一新;
按照这4个标准一衡量,你的信息是不是就瞬间聚焦了,至少有50%的无用信息都被自动筛除了。
范範姐在去年12月底发起了“100天输出33本书”的活动,遇到一位伙伴就是觉得什么都有用,不能错过学习的信息,加入活动后,在今年第一周就遇到时间精力不够的情况。这就是明显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就各种报课、学习,在“抓取”信息时觉得好,结果有些课程和学习不具有实用性和与自己息息相关,最终花钱事小,导致焦虑产生和无所成长就不美啦。
Tips:我在实践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建立一个收件箱用于抓取信息,把看到的所有跟当下项目相关、专业领域相关的各种资源用印象笔记进行收集时,我给收件箱设定了一个数值“10”个,当收件箱显示10个文件内容时,我即刻停止收集。
这么做非常有效地限制了我的无效的输入,因为不能够产生价值的输入,只会导致信息过载而导致行动受阻。吃饭有量,信息抓取也要注意“吃撑不消化”。
停止收集后,我就进入CODE的下一步。
第二步 组织(Organize):以行动为导向
收集信息时越孜孜不倦,越无所适从和无法有效组织形成笔记。
如何更有效地抓取信息,从而建立专属于个人知识库?在行动之前,你一定要对自己的需求进行罗列分类。我们来看看作者给出的一份如何归类的速查表:
1.该笔记 对于哪个项目最有帮助?
2.若无:该笔记对于哪个领域最有帮助?
3.若无:该笔记属于哪种资源?
4.若无:请将其归入存档。
这里的项目聚焦“工作项目”“兼职项目”“个人项目”这三类,工作和兼职项目很容易理解,个人项目是指兴趣和家庭需求成长类,比如:计划度假的攻略和学习当地的语言、大件物品选购对比、志愿者申请项目,以兴趣和家庭需要产生的相关事件形成的项目。
按照实用性和时效性出放,把收集来的信息,一定要以当前行动为导向进行信息分类归纳。
“项目”文件是为了迅速投入使用;“领域”文件是为了帮助思考工作/生活;“资源”文件是为了深入探究某一主题;“存档”文件是为了招之即来。
这一步的核心在于便于分类后的应用产出。从自身需要出发,减少无序堆积导致和懈怠和拖延同时,将暂时不需要的内容从视线和脑海中移除。把收集到解决需求的内容,妥帖地存在随时可供调阅的地方,以便在不断创作时激励我们更多的转化,从而帮助我们在追逐目标的征途上稳扎稳打、步步为赢,不断增强自信心、动力和成就感,打开更有趣、更富创意的作品。
Tips:分类文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项目和目标的更迭持续发生变化,无须担心不够完善或完美,切勿贪心,够创作使用为最核心前提。
第三步 提炼(Distill) :萃取本质
如何对积累的知识进行萃取提炼,从而更为有效地加以利用?创作了不少内容,却不能产生价值?
面对收集来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用笔记的方式进行转化重述(这里可参照拆书法的“重述原文”),这里切记要精练。
试想一下,你面对一位忙到飞起,耐心极差,却又无比重要的人物时,你该如何汇报?你一定是将一堆信息提炼成关键要点和行动步骤,才能让对方看到你的价值。越希望吸引和打动对方,就越需要做到言简意赅。可见,提炼是实现有效沟通的核心。
这里要说明的是,不是说细节和微妙之处不重要,而是如果对方都不感兴趣,所有的细节和微妙之处就只是费话而已。
作者给出了一个画重点的进阶方法【渐进式归纳法】
作者把第一层比作“土壤”,收录在笔记中的原始信息;第二层“原油”,指选择的重点黑色加粗文本;第三层“黄金”,黄色(或彩色)高亮的核心关键信息;第四层“宝石”,与个人思想融为一体的行动指南。
作者强调提炼的核心逻辑在于“断舍离”,而非“滴水不漏”。作者说,萃取之道即为进取之道。
运用“渐进式归纳法”的目的在于,我们的笔记能够快速响应未来的不时之需。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让你的注意力集中于所读和所学的内容本身,这对知识体系的长期构建大有裨益。
第四步 表达 (Express):成果表达
请认真思考,我们今时今日所创造出的知识中,哪些内容在未来仍具备极大的利用价值?哪些知识模块在未来仍可对我们的项目产生失去作用?我们又当如何管理这些知识储备以备未来的不时之需?
抓取信息集中存储在笔记应用中以便随时搜索;根据项目、领域、资源等类型,对信息进行组织和覆盖工作和生活各个主层面;对信息进行深度提炼,萃取干货以便 快速访问和检索。那么表达环节就只是利用各种创作元素的花式拼搭的智力游戏。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产出过的内容都可以转化为可供反复利用的知识资产,而减少重复消耗和每次都另启炉灶。作者把这类内容称为“半熟素材”。
利用“半熟素材”重构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让我们学会借势借力,将浩瀚的群体智慧网络拆为己用。它将会促使你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以便将反馈环节安排得尽可以早、频率尽可能高。毕竟收集和糅合他人的建议,远比一个人冥思苦想要简单的多。
利用“半熟素材”重构生产力,便是促成关键转折的重要一步。不必再要求自己每件事都亲力亲为,不必再将工作视为任务,而是从如何配置知识资产和组装模块的角度思考问题。
从我们开始试着表达自己的思想,将知识转化为行动起,你的生活就发生了真正的改变。试想一下,从一个最不起眼的项目开始,通过主观能动性创造出肉眼可见的改观。所有的这些自我表达的具体实践,都可以让我们的创造力驶入不断加速的快车道。
如果你和我们一样的终身成长学习者,一定要不能错过这本书里的系统学习方法。也欢迎你来拆书帮,和我们一起,把书中知识拆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