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河,我的母亲河,我的故乡所在地,于我,不是在梦里,而是在眼前。我一直与它同在,泪水,欢笑;悲哀,喜悦。因为我的确从未离开过!
那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初夏的一个黄昏,一个女婴在美丽的湍河岸边的一个小村落呱呱坠地。我的童年就是在河南省邓州市区北郊的一个叫做大丁村的地方度过的。因为它居于城市和乡村的交界处,城市的边缘,乡村的边缘,它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我更加地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和变化万千。
七十年代的邓北农村我是模糊的,没有什么太多的记忆。只是那时的天空好像很蓝,湍河的水也很清;那时的大人们好像老一大群一大群地早出晚归;而我的肚子好像永远处于饥饿状态,老想吃东西,却的确是没有什么可吃的!后来知道,那是生产队里将粮食都收走了,要按人头,按劳力发放的,填不饱肚子的不只我们一家!西院的叔和婶子因为不好好干活,就被罚饿了好几顿呢!同队的一个美丽的姐姐,因为拔了队里的一个红薯,而被罚写了多张大字报,张贴到村口显眼的地方。我喜欢她,一大早跟着她偷偷去撕那些东西,很不好意思!姐姐好长时间抬不起来头,我就拉着她的手陪着她,什么也不会说!
八十年代的邓北农村是我这一生力量的源泉,我的所有关于童年和少年的美好记忆都与它有关。
这个时期,像中国其他的大多数乡村一样,我们村也推行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对自己承包的土地有了自主耕作和使用的权利,积极性很高。因为水土的关系,小麦,玉米,大豆,芝麻,烟叶,红薯这些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开始大面积种植和推广。单说我们一家七口人,十多亩地。大伯和父亲是主要的劳动力,母亲是偶尔下地,因为要照顾我们姊妹四个。一年夏季的麦子收成后除去交公粮,我们余剩的吃起来足足有余,还有秋季的烟叶也能卖个好价钱。那个时候我们村出了好几个“万元户”,被村部和公社作为典型以宣传,可骄傲了!
有了钱,大家都不一样了!北院的婶子买了一台录音机,一天到晚叽哩哇啦地唱,“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东院的大伯家新添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吃过晚饭,大伯把家里的大桌子搬出来,再把电视机稳妥地放好。大家伙不约而同搬着小凳子围坐在那里,看着,说着,笑着。那自然是少不了我的!《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大约都是那个时候看的吧!不看电视的时候,我们或者看稍大的哥哥姐姐们随音乐跳迪斯科,或者一群人在堆麦秸秆的场里玩“野鸡翎”,“藏猫猫”,打沙包。最高兴的就是送电影下乡的活动了,城里的电影公司过一段时间就会来放电影,《雷雨》,《少林寺》《雾都孤儿》,《茶花女》,中外的都有。大概在那时我就开始喜欢这些奇妙的东西了吧!再后来,每到周日家里没有农活时,我就和小伙伴们三五结伴跑着进城“蹭”书摊,看连环画《美猴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坐就是一大晌,美的不要不要的!
不只是如此,村子里有了小卖铺,有了养猪养牛的,有了做豆腐卖的。还有了走村串户卖糖果的,唱大戏的,耍猴的,磨刀磨剪子的。我们这些孩子甭提有多高兴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村小里的草房变成了青砖大瓦房。好像是那个叫什么六子的说是发了大财建了村里第一家砖厂,所以可以盖砖头房子了!学校真好啊,下雨天都不怕漏了!我们乡中的校舍更是一流,还是两层的楼房,有两栋。学校里的年轻的女老师很时髦,男老师很神气。我好喜欢好喜欢!
自然,我的母亲河——湍河,流经我市又叫七里河,一直见证了它的成长。这条河,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行,穿越了邓州的腹地。一年四季,她悄悄地与我们相依为命。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风景。春天,老老少少在河边儿饮牛,放羊,追逐蜜蜂蝴蝶。夏天,姑姑婶子们在河边儿一字排开,青石板上搓衣服,时不时地传来小曲儿。我们穿了小背心和裤头在水里嬉戏玩耍。有时溜进河对岸的果园(我现在所住的小区)“偷”苹果吃。秋天来了,我们背上背篓和筐子,沿河捡柴禾,备冬天炉灶烧火用。冬天来了,河水会结冰,我们就在冰上踢毽子,跳绳,玩猫猫转。有时候拿起瓦片看谁投的远。那份快乐的记忆永远不会老!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我的家乡也开始了翻天覆地,向城市化裂变。
我眼见着,也亲历了亲人的离去和回归。许多的青壮年开始南下寻梦,家里只剩下妻儿老小。“农民工”进城参与城市建设,成了那个时代的热门话题。村里的“打工妹”越来越多。也有少数有余钱的城里人怀揣着梦想来乡里创业,办加工厂,吸收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我的身边的叔伯们,兄弟姐妹们都悄悄地跟风而动,毫不含糊,想过好日子的他们是那样的迫不及待。
随着进城和下乡的脚步匆匆,我的周围渐渐地跟以前不一样了!七八十年代少见的电视,录音机,自行车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茅草屋修缮成了青砖大瓦房,墙上糊着花里胡哨的不知哪来的旧报纸,宣传海报,汽车美女和影视明星的大幅剪影!农村女孩子们脚登着高跟鞋,穿上了健美裤,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奶奶的织布机“咿呀咿呀”的唱歌声渐渐不见了,土布没人穿了。取而代之的是那花花绿绿的洋布,花哨而风情万种!谈恋爱的姑娘小伙子们都进城看电影了,逛歌舞厅了!而我家的那个14寸的电视也被父亲冷漠了,换上了25寸大的,真是醉了!!!
那时,我已经在湍河南岸的市区里上高中!每个周末才能回家,妈妈不再愿意让我干农活了,说我是要上大学的。在她心里,上大学是一件特别有出息的事情。我保持沉默,因为我的学习并不是一流的,只是不很烂而已。但是我想上学,想要走出去的。结果,我又回来了,98年考取了南阳师专英语系。两年之后,回乡参与了家乡的教育工作!起初,我是一万个不如意,梦想已经破灭了!可时间久了,在和孩子们的对话交流中,读懂了他们的眼睛,我也爱上了他们,爱上了教学这份事业,更是深深爱上了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光阴似箭,亦如歌!转眼之间,我已在家乡工作了近18个年头。这期间,我亲眼目睹了它的点点滴滴的变化,她的泪水,她的欢笑,她的悲伤,她的喜悦。我一直都在,一直深情地注视着,参与着,忙碌着,也美丽着!
末尾,我想说说它的现在。邓北新区已在市委市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紧锣密鼓地计划和筹建中,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家乡的人民又要舍小家而顾大家了,我爱你们,我的父老乡亲。我爱你,我的故乡,不是在梦里,而是在心里,也在日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