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读通鉴 周纪0008,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周安王十七年(前385),秦国名叫改的庶长将流亡的秦灵公之子师隰从河西迎回,立为国君,是为秦献公。庶长改杀死了在位的年幼国君秦出公和他的母亲,将他们沉入深渊。
点评:
自秦怀公开始,至秦献公为止,虽然只是祖孙三代,但秦国政权更迭过程相当复杂,涉及公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外戚势力的干预,以及庶长阶层的崛起等多个方面,是秦国极为纷乱的一段时期,所以有必要理清脉络,特地说一说。
公元前425年,秦国的庶长晁联合大臣包围秦怀公,秦怀公自杀。庶长晁作乱,直接导致秦怀公死亡,而四十年后,又一位庶长改挺身而出,把秦献公推上了国君之位。显然,秦国的庶长阶层已经拥有很大的权力,能够左右国君的统治。这里对庶长稍作解释。商鞅变法时,秦国的爵位分为二十级,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自第十级左庶长至第十八级大庶长,都为庶长级,属武官,相当于卿。
由于秦怀公的太子嬴昭早死,大臣们迎立太子的儿子嬴肃即位,这就是秦灵公。公元前424年,秦灵公元年,他的儿子师隰出生,这就是后来的秦献公。
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去世,本应由师隰即位。然而,秦灵公的叔父悼子却夺取了君位,是为秦简公。这一政权的非正常更迭,使得年仅九岁的师隰被迫流亡河西。
公元前400年,秦简公去世,儿子秦惠公登上国君之位。秦惠公执政期间,秦国在对外战争中处于劣势,尤其是与魏国的河西之战,秦国屡战屡败,丧失了大片土地,被迫退守洛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防御工事,损失惨重。
公元前387年,秦惠公去世,两岁的儿子秦出公成为国君,因为年纪尚幼,朝政大权掌握在他的母亲手中。秦出公的母亲重用外戚,损害了秦国旧贵族的利益,引发他们的强烈不满。与此同时,秦国在对外战争中仍接连失利,国内民生陷入困境,百姓怨声载道,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军方高层人物庶长改认为急需有能力、有威望的君主来稳定局势,带领秦国走出困境,他看中了在河西流亡的公子师隰。
再说公子师隰,在近三十年的流亡生涯中,对秦国的国情有了深刻认识,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暗中联络秦国的贵族和民众,争取到了他们的支持。此时,魏武侯也找来师隰,提出愿意助他争夺秦国君位,但秦国要附庸于魏国的条件。师隰在魏军的护送下往秦国而去。
公元前385年,时机成熟,庶长改从河西迎接师隰回来,拥立他为国君。
秦献公在军队和百姓的支持下进入秦国都城雍城,开启了秦国发展的新阶段。他即位后,迁都栎阳,积极推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提升秦国的军事力量,废除人殉制度,为秦国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对于这位秦献公,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中记载了三件有意思的事。
秦献公十一年(前374),周朝太史儋拜见献公说:“周与秦本来是合在一起的,后来秦分了出去,分开五百年后又合在一起,合在一起十七年后,将会有称霸统一天下的人出现。”
十六年(前369),桃树冬天开了花。
十八年(前367),栎阳上空下了黄金雨。
我们姑且体会一下其中的用意,也不妨猜一猜桃树冬日开花与黄金雨是如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