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中国汉字传奇
14. 巾帼英雄大杀四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继续在殷墟考古,从1950年至今从未懈怠。考古学工作者又在殷墟遗址发现了许多甲骨,其中重大的发现是1973年在小屯村南地出土5335片甲骨(屯南甲骨),以及1991年在花园庄东地出土1583片甲骨(花东甲骨)。巧合的是,这些甲骨的神奇面世,就像甲骨文描写的商朝女将军妇好那样,均由现代女考古学者领衔完成,开创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甲骨大发现的辉煌。
民国殷墟考古时隔13年后,1950年4月,新中国成立后的殷墟第一次考古由郭宝钧先生主持。郭宝钧是中国考古学奠基时期最早的参与者,并且是其中坚持田野工作最久的学者,对于判明殷墟的宫殿建筑遗迹作出过突出的贡献。至1979年为止,第一次考古共进行40余次发掘,初步摸清了整个殷墟的范围和布局,最终在洹河北岸发现了一座商代早期的都城,实现了殷墟发掘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这次考古的最大发现,在于殷墟考古队队长郑振香挖出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妇好墓。郑振香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为新中国第一代女考古人。她曾经说过,女同志比较心细,擅长形象思维,适合干考古。1976年初夏,郑振香主持宫殿区一处房基的发掘,一个多月过去了,除了房基并无其他器物,但她坚持在收工前用洛阳铲再探一遍,突然从8米深处带上来一铲黄土,里面竟然藏着一个翠绿色的玉坠。一座商代社会的宝藏——妇好墓就此打开。正可谓:考古“女将军”的郑振香,磨铲成勺,挖出千年商代女将军墓。
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妇好虽是武丁的王后,但在商朝的对外战争中经常担任全军的统帅。她参与的都是万人以上的大规模战役,如对羌方、土方、巴方和夷方的战争,均立下赫赫战功。
妇好墓出土的文物中,两件铸有“妇好”铭文的青铜钺最令人瞩目,钺(yuè)是权利的象征,甲骨文的“王”字即演变自“钺”。钺上纹饰作两虎捕捉人头状,这一图案是为使敌人望而生畏,产生震慑作用。这对青铜钺说明,妇好双手各持一把20斤重的战斧,在战斗中左劈右砍,大杀四方,女将军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
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这片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有关妇好征讨羌方的甲骨文显示:辛巳日,妇好率13000名士兵攻打羌方并得胜而还,抓获的战俘统统被推上祭祀场断头台(辛巳卜,贞妇好三千,登旅一万,呼伐羌)。另外一片甲骨文则记载了商王武丁和妇好使用伏击战击败巴方的功绩。
时间转瞬来到197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队女学者刘一曼等人正在小屯村考察,小屯村农民张五元带着一块甲骨匆匆忙忙到工作站找到他们,说自己因制作煤球需用黄土,到村南路边的小沟取土时突然发现了宝贝。刘一曼赶紧跟随张五元来到屯南紧靠村口的公路旁,用尖头铲一刮,看见一些小的卜骨,另外还出现一些碎陶片。这个甲骨坑正好在1929年春发掘的探沟附近。考古队于是进行了两次发掘,发掘面积430平方米,除出土了大量陶器外,最主要的收获是出土了刻辞甲骨5041片,其中卜甲70片,其余都是卜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
小屯南地出土的这片编号为2172的残断甲骨,相当于完整牛肩胛骨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上却发现了93个甲骨文单字,讲述的是同一件事:“辛丑卜贞王其田”。辛丑为日期,当时商人以干支计时法,卜为占卜之意,贞指的是当时占卜巫师,王为大王,其是介词,田是田猎之意。整句话是说“辛丑日占卜大王去打猎会有灾祸吗?”由于这片牛肩胛甲骨上文字清晰,品相优美,被称为“无价之骨”,成为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不仅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而且作为2015年专属邮票刊印。
屯南甲骨2172的旁边是另一枚残断甲骨,编号为1116。看来屯南多出牛肩胛刻辞骨。这批刻辞骨,只有75片属小卜甲,大版的基本完整的有字卜骨有100多版,时代主要属于康丁、武乙、文丁时期,后两王的卜辞有学者又称“历组卜辞”。卜辞内容也比较丰富,为研究商代历史和甲骨文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资料。
1991年,女考古学者刘一曼再次在殷墟花园庄东地主持发掘。她虽然也毕业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另一位女考古学者郑振香是她的同门师姐,但考古发掘有时需要机遇。据刘一曼自己讲,这次发现也是一个偶然。安阳市城建局要在殷墟博物院的门前修一条公路,修路前要请考古队进行钻探,钻探队在花园庄东地100米的地方打探眼,用洛阳铲打到2米多深的地方,带上来的泥土中发现了小片无字的卜甲,都有钻灼的痕迹。就在此地,幸运女神再次眷顾,女甲骨学家又发现了一处堆满甲骨的长方形窖穴(编号为花东H3坑)。
挖至距地表2.9米时,映入大家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卜甲,但坑内甲骨极易碎裂,看起来完整的卜甲,实际上断裂成数十片乃至上百片,给清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我们在这里,再次看到了HY127坑的整体搬运工作方法——刘一曼他们也做了一个长2.2、宽1.2、厚0.8米的大木箱框,将整个甲骨坑套入箱框内,整坑甲骨以灰土柱的形态被运进安阳考古研究所,共取出甲骨1583片,有字甲骨689片。其中卜甲占了684片,有字的卜骨5片。这是1928年殷墟发掘以来,继YH127坑、屯南甲骨以后的第三次甲骨大发现。
花东甲骨的主人是个叫作“子”的贵族,属“非王卜辞”。这批甲骨占卜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家族内部的事情、学校教育、疾病医疗、往来送礼、发动战争等方面,对于我们理解商代的贵族家庭有重要的帮助,丰富了甲骨学史上的新篇章。
至此,甲骨出土的家底及其保存现状已经基本厘清:海内外共约有16万片殷墟甲骨重现天日,其中有甲骨文单字4300个,已经释读的为1600个。2017年,中国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