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宇
小时候学习学到脑壳疼时,曾幻想过这样的场景:读书做题统统变成不务正业,打游戏、玩耍变成必修课。若世界变成这样,同学们肯定争相务正业,逃课考试不及格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
这样对学习好的同学貌似不公平,好学生从来不逃课,次次考试名列前茅。他们肯定像我们厌恶读书做题一样,特别讨厌打游戏玩闹。如此说来,世界要真变成这样,恐怕还是少不了逃课去读书做题的「坏学生」。只是数量会大大减少,因为我知道的不喜欢打游戏玩耍的同学实在少得可怜。
我刚上大学时还相信存在这样的平行世界。正因为我来错了世界,所以我的主修课总是挂科,选修课却门门高分。一年后,我又发现,没啥平行世界,我的选修课也是别人的主修课。我认识了其他专业的朋友,他选修了我的专业课。
他也拿了高分,是因为选修课和主修课的考试标准完全不一样。这让我开始相信我并不是选错了专业,我的专业课若变成选修课,我大概也能拿高分。拿高分还有另一个原因:不担心成绩,反而能全心投入。所以就算是打游戏玩闹成为正业,恐怕我还是会逃课去读书不务正业。
但凡一个东西被纳入正业范畴,味道就变了。前几年各大院校都开设了电竞专业,今年第一批学生毕业了。然而抱着光明正大玩游戏报考这个专业的人都失算了,他们毕业后大多并没有成为专门玩游戏的电竞选手,而是从事管理和创造游戏。
同理,一个正业变成非正业,它的味道也会变。我以前最不爱读书,后来上班后,就总担心没空看书。因为此时的读书对于我来说,更多是一种消遣。我以此为乐,乐完了就过去了,并不需要写个读后感交给老师评分。
我以为这里面的关键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附加价值。大多所谓正业都有考核目标,别人会看你做得好不好,会拿你和其他人比较。我以前曾经玩一款游戏玩到吐,原因就是我总想争得一个排名,得失心让本来用于放松的游戏变成了束缚。
上学读书有考试,考得不好就是坏学生。上班读书是自己想读,没人管你读得怎么样,不用写读后感。逃课打游戏只是为了放松,上电竞专业就要靠此养家糊口,面临的压力完全不一样。
所以喜欢不一定真是喜欢,喜欢打游戏其实是喜欢享受到快感的同时,输赢都不必为此负责任。讨厌也未必是真讨厌,讨厌在学校读书,是因为考不好会挨妈妈骂。为了消遣而自觉读书,是因为没人拿别人的消遣来评判他。此时的读书就是彼时的打游戏。
只有放下对功利的执着,也就是做一件事并不能带来任何世俗上的好处。如此,还愿意为这件事废寝忘食,这件事才是真正的兴趣,真正的兴趣才能成为最伟大的老师。
兴趣本身就是目标,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就。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世人只看到了别人的成就,并且心向往之。却并不知道,这成就并不是别人真正想要的,他们追求的东西在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中,早已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