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根本与职业和追求的关系,有权有钱人生就快乐幸福么?人生就能从容自在么?
观点一: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从自己来看,职业是修行的手段,是认识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追求是人好奇心带来的自然属性,财富与权力是追求过程中,伴随的一些产物。像采煤专业,从能源流动角度去看人类活动到国家建立社会运行会很有趣,采煤掘进现场是人类活动与大地直接接触的第一现场。我们的工具变了,我们对于岩层中一些称为力学的认识变了,但又很明显的看到与古人开采一样不变的东西,有对大地的敬畏有摸索一些大地脾气而拿来支护开采的小智慧等,伴随着这样“搬运”活动会引起很多对人存在生活的哲思,而在组织生产过程是与人的沟通,在偏远寂寥的地方又是一种自处,是修行的一部分,而整个工作的社会位置被叫了一个名字成了职业,这个过程伴随有了一些个人财富的积累,因为你可以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大家在这些问题上听你的,渐渐有了些权力。财富与权力又伴随的是很重的社会责任。人生的从容自在觉得在于与自己的成长与认识,与钱与权真没什么关系。
观点二:
在没有升入大学前,自己所有的念想就是考好大学,有权有钱,然后回报父母、荣耀一方。但是在大学中慢慢接触了老师的选修课,才发现自己之前的视野是多么狭隘,才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开始慢慢学习人性的需求,学习观察,学习反省,学习做人做事,才渐渐明白很多很多道理,之前很多的不解在碰到老师后都渐渐明白清晰了。
可以说,在上大学前自己之前就是在简单的追求职业发展、追求物质和权势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慢慢的意识到其实我们人身得来不易,如果自己有限的生命过得那么匆匆忙忙、蝇营狗苟、不明不白,甚至到人生的最后还不明白什么是人生的根本,那现在结束生命和五十年结束生命又有什么区别呢?记得老师在课后和我们聊天的时候说到,我们花在职业上的时间最多占人生可用时间的三分之一就了不得了,如果花再多的时候那就是笨了,而且老师也一直强调,职业就是谋生的一种手段而已,做白领和做清洁工都是在混口饭吃。后来一想,老师讲得对。再后来,从老师那里慢慢知道了,人生的根本在追求智慧和解脱,追求内心的平静,在提升自己的修养,在真正的为这个民族和国家做点贡献。这一路上,看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对我这个转变也很大,南老师多次提到两句话,一句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名言“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另外一句是张载说得天下士子的目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慢慢浸润着我,让我明白了人生不仅仅在追求职业发展和权钱。但是当我们自己在解决人生根本的路上,或者说在追求真正的快乐幸福的路上,那对我们职业的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论语》中,子张学干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师多次提到的庞统的事例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观点三:
老师,同学们好:
我认为,人生根本的意义在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古往今来,有人钟情山水,有人行于官场,有人放浪形骸,我行我素,其实都是追求不同。达到了自己的追求,内心得到满足,感到安宁便好,之后无论是继续追求更多的东西,还是止于现状安享人生,完全在于个人的选择。然而不同的是,君子之道更加符合道德规范与法律要求,即通过正当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小人之道则只顾结果,对之后造成的恶劣后果漠不关心,且不知适可而止。至于职业与追求的关系,人行于世间,职业是谋生手段,即使是沿街行乞,也是一种职业。而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因人而异,钱不是坏东西,如果有人因钱犯事,也是因为他不能正视财富,因而利欲熏心;有人感觉自己家财万贯却不幸福,是因为他将钱看得太重要了,过满则亏。然而,我希望我们不是仅仅把职业看做谋生手段,而是一定程度上的追求,为自己每一天的成果欢欣。
观点四:
老师,同学,大家好:
今天的话题关于“金钱”。 可能大多数人的观点是拥有金钱和快乐不成正比,并非金钱越多快乐越多。我部分同意这个观点,过去我也是这个观点的簇拥着,认为金钱够用就好,太多了也是人生中的一种负担,为了金钱可能放弃了自己的健康和很多家庭时间。然而,经历了买房,装修等等一系列事情之后,我发现也许足够的钱不一定带来足够的快乐,但是,没有足够的钱,却绝大多数导致了足够的烦恼。这是我目前对于金钱的观点,即:钱和快乐不成正比,但没有钱却和烦恼呈正相关。可以说,年轻人应该是需要物质的积累的,这一点很重要,趁着年轻去奋斗和拼搏,去争取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无可厚非。只不过不要有过重的贪求,希望财富越多越好,但人各有命,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马云。对了,人人都想成为马云或者王思聪(富一代或者富二代),这也是这个时代的迷思吧!
最后,金钱是很有用的,它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省去很多烦恼,但是它不直接带来快乐,这就是我对于金钱的一点点想法。
观点五:
老师好,大家好,
我工作快三个月了,以前我对工作的期望是,出色完成领导交待的任务,迅速得到领导赏识,领导赶紧提拔我,给我高薪,这样才是我的想要的人生,在人前闪耀。现在看来,我当时的想法很肤浅,很浮躁,都是自己幻想出来的。我现在的想法是,职业工作是养活我自己、家人的手段。我现在的工作就是勤快点,待遇也会高点。但不能在金钱职位中迷失。我家族里面已经出现了悲剧。一位表嫂为竞争
一个经理职位,在孕期还“勤奋”工作,担心请长假职位会被别人抢走,结果小孩出生后弱视,看不清东西。还有一位表哥,他给自己起的昵称叫“三郎”,拼命三郎的意思。这位表哥创业赚很多钱,喜欢玩车,小宝马换到大宝马,又买了路虎,前段时间发生了车祸。
对于人生的根本,我不想一生稀里糊涂的活着。糊里糊涂的上了大学,糊里糊涂的读了研,直到现在工作了还是糊里糊涂,我已经快三十了,眼前漆黑一篇,看不到真相。
观点六:
最近回家看望父母,刚刚回来,抱歉,请大家原谅。本周话题,就我的经验 之谈,主要围绕职业经历,没有 做本身这个教师职业之前,我是在困惑中的。比如之前很小时候,我喜欢过自然科学,就拼命看相关书籍,然后有一天感觉光喜欢自然科学似乎没有 用,对于人生不够,就改变去读人文科学。在职业上,先做过公务员,最后归宿于教师,发现职业的稳定也是一个痛苦的追求过程。因为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主要 是开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惧怕什么,又能够归宿于什么,但是通过勇于经历,终于能够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当在做自己的喜欢的事业时,发现心会比较充实和宁静,也才能开始“知止后静”,所以不断积极探索并得到。
从更高的角度,一个人生追求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把这个目标与职业相联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志于道”的方向。古人有云:修身齐家。这里面“修”是修自己而不是别人;“养”字经老师在群中的解释,才知道原是养成好习惯。而把“追求道”当作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是非常奇巧的悟性。我读博士之前没有 这种感觉,只有博士毕业,某种原因,从而导致读得痛苦,有种涅槃重生蜕变的感觉,然后感觉人生中的死去活来非常重要,经历这一番,才能体会到“道”在人生中的存在,可以说是通过苦读和一些独特的经历,才能导致我明白和把握了一点点“道”的感觉,这个“道,照我来看,在职业上,就是职业的目标,例如经济学的均衡和看不见的手,它们也是你的人生上的目标,更加是你的“志于道”的一个职业追求。对于有志于道的人,名利金钱和地位,就显得不是最重要的归宿了,而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工具了,否则没有悟到之前,即使有老师和书本的提点,人也常常迷失于各种外物而不能宁静于内在的追求。
转古国治老师:
什么是修养?修养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要求自己,調整自己,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別人。修者修理、修整、修正、修治,但是,要知道问题在哪?要知道範在哪?不然,怎么修?养是需要时间,人是有习惯性的,习惯不可能一次就能改过来,所以要给自己时间,但是,也不可因此而姑息自己,给自己找理由,藉口这是习气。中国文化讲究修养,修养有两大类,一是道德修养,一是靜定修养,两者相互促进。因有道德,而心能安定,也因靜定,才看到自己的缺失,才能反思、檢查自己。道德者,道是体,德是用,因修德、修定,方可慢慢接近於道。孔夫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等小子当共勉之。
转自:本周讨论,一粟同学们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