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微信取消了自定义表情包150的上限,斗图党们拍手叫好,我也摩拳擦掌的准备扩充表情,想着不能在斗图大战之中失了气势。问到朋友们,他们会说,聊天戛然而止总是感觉不太礼貌,用点表情包来回几次断的可以刚刚好,不留痕迹,我也深以为然。但是,我们放在微信里的表情包越来越多之后,去表达情绪和思辨的空间就越来越少,我们好像逐渐变成了具象化的表情符号,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性化的人。
继去年之后,今年选出的年度表情仍然是“笑哭”高居榜首,这个包含着很多含义复杂情绪的表情包又一次以高比例当选。当然了,人们是越来越懒的。当你发现能够用一个表情包就表达的尽在不言中却需要你用很多思考、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时候,人就会更倾向于去使用表情包,可能在视频和动作面前,语言和文字就变得更加无力而苍白。
语言之所以成为一门学问是因为它是人们脑中思想和思考的一种外在表现,通过语言的方式文字的形式来进行表达的仍然是人们的情绪和思想。但这是一种成本颇高的表达方式,沟通的双方在面对文字的拆解和重构的时候,他所领会到的意思可能并不是你想表达的,或者他领会不到你的深意,这就造成了沟通和交流的断崖,这种断层在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成长经验、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的身上都有不同表现。但图片和视频十分直白,通过表情包们传递的那种相对模糊而普遍的情绪是容易跨越沟通的断崖的,在传递的过程中其损失比文字更少,更通俗易懂,就造成了我们乐于用表情包来传递情绪和信息。
人们沉浸在“直抒胸臆”中无法自拔。当你想表达震惊的时候,你只能找得到“卧槽”的表情包,当你想表达忧伤的时候,你只能想得起“宝宝很委屈”的表情包。每一个表情包都是情绪放大器,淋漓尽致的将情绪放大到极限,更加夸张的表现。尽情狂欢之后,收了一堆新的表情包,像龙在自己的地洞里面堆满金灿灿的宝石一样,十分满足,但等一个人静下心来,你才发现,你只是合群的参与了一场群体性癫狂,什么信息都没有得到,微信里的表情包越来越多,而脑子里的思想却越来越少。
更大的更深的思想断崖来源于我们和我们的父辈,当我们频频用笑哭这个emoji表达自己的哭笑不得或者更复杂的情绪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一头雾水,会问你“为什么要哭啊?”,解释完后父母长辈回复你一个微笑的emoji,顿时感觉被全世界“呵呵”,你看,表情包的沟通带来的竟然不是理解,而是对双方的某种轻微刺痛,让父母觉得他们老了,让你觉得父母在开嘲讽,但你也知道那只不过是他们为了合群而做的努力。现在好了,中老年表情包横空出世,家庭群里“ 祝你快乐”“天天开心”的花篮们闪着金光,旋转着,饱和度超高,十分显眼,但我还是宁愿父母发些鸡汤和自己的分享,毕竟这相较于表情包来说更能让人触碰他们的思想缘由。
现在的表情包世界遵从的是“官方不如野生,高清不如高糊”的发展定律,好像越模糊越能代表情绪,我在编辑公众号的时候就会发现,好像没有了表情包就没办法好好的写一篇文章了,所有的小编都乐于在文章中插入表情包,好像在温柔的考虑受众接受能力和解码重新编码能力在倒退,但其实是编辑自身思想表达和文字阐释能力的倒退。图方便图省事,一张gif或者jpg比阅读文字更省心省力,碎片化的信息时代让我们不擅长阅读长段落的文字,而表情包的时代是在逼着我们完全放弃文字。当夏目漱石云淡风轻的隐秘爱恋“今晚的月色真美”都变成一张约么.jpg的表情包的时候,文字的意向消失,思想和情绪消失,唯有叹息。
我在想,表情包开始令人不再满足之后,我们的下一次表达革命是什么?总不会是文字的。
你看,就连这篇对表情包持反对意见的推文也是要插入表情包的,这是沾沾自喜的妥协也是深痛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