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中国基金报记者杨波推送的关于望正资产王鹏辉的采访记录,感觉颇有收获,于是即刻写下这篇阅读笔记,总结收获,文末点击更多阅读可以自行查阅。
根据采访的记录,总结王鹏辉投资成功的经验在于始终坚持自身的投资方法论体系,同时,发现错误,也敢于及时快速地纠正,保持操作的灵活性。市场并不缺乏热点,但在缺乏自身理解的确定性的机会时,抵制把现金换成股票,为了买而买的冲动,冷静思考,等待机会。
投资跟研究完全不一样。研究依靠更多的信息与更多逻辑的思维形成符合当下的结论,投资则需要依据研究的结论作决策,买什么,买多少,如何构建投资组合,最终投资的收益直接反映在账面上,衡量投资的标准世界只有一个,收益高低一目了然,好坏立见分晓。投资是一件风险很大的工作,时刻在黑暗之中寻找光明,考验人的心智,磨砺人的意志,业绩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只能做好,也必须做好,忽悠是不可能的。
每一个投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认识论体系与个人运用娴熟的投资体系。在黑暗之中寻找光明,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这个光明与不确定性,就我个人理解,对于每个投资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在投资策略上,王鹏辉坚持自上而下的分析判断,重视宏观经济走向,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重视行业的方向,包括重点新兴产业的渗透率的提升与传统行业集中度、竞争结构的变化。在具体的投资方法上,第一、投资风格灵活,敢于迅速纠正错误,遇错一切推倒重来,不追求完美,先让自己活下来。第二、空仓,减少决策。宏观没机会看产业,产业没机会就空仓。用他的话说就是,有仓位便纠结,没仓位,会更客观,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思考宏观趋势与产业发展。
缺乏机会时冷静思考,潜心研究,发现机会时,抓住重要的、大型的机会,减少小型决策的次数,抓住一个算一个,抓到一个就会有很高的超额收益,抓错了再迅速调整,这便是他的投资体系,也让我联想到小时候看过的张卫健,李冰冰主演的电视剧《太极张三丰》。张三丰在观察蟒蛇与巨龟的搏斗中,发现虽然蟒蛇紧紧缠绞住巨龟,巨龟的头却紧缩着得到坚硬的外壳保护,一旦发现巨蟒稍有松懈便伸出头咬伤巨蟒,一伸一缩速度之快,猝不及防,蟒蛇大败,张三丰便由此发明了太极拳。此番缘由未经仔细考究,但捕捉机会,一招制敌的策略在投资上与遇到机会敢于下重注的教导是相通的。
这套投资体系让他成为了优秀的基金经理,同时,在他个人投资实践的分享中,我们也会更加确认,成为优秀的基金经理并不证明这套投资体系的完全客观有效而避免犯错,倒不如说是他坚持了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彻底运用了这套投资体系,合理地运用了自己的能力。
2008年四季度,政府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出台,王鹏辉在研究员杨鹏的研究支持下,看好宏观经济,积极看多市场,大幅加仓银行、煤碳、水泥、有色等周期品。2009年上半年宽松的流动性与低利率推动了股市、楼市、车市和国际商品市场的强有力复苏,仅上半年,景顺内需增长就获得了60.74%的良好业绩。同年7月,银监会三次发文防控信贷风险,因担忧货币政策收缩,他开始一边降仓位,一边调结构,从周期行业转向具有长期增长潜力且受政策影响的医药,消费行业。
2010年一季度,周期股景气度回升,王鹏辉重新买回煤炭,有色个股,不料遭遇房地产调控政策,周期大跌。发现错误不可怕,遇到灾难不知所措,才更致命。他果断清仓,逐渐买入电子消费品行业股票,年底基金业绩逆市上涨11.42%,同期大盘下跌12.51%。反思个人在五粮液,南京银行等股票上投资失败的经历,对于“做投资,认错很难,要快速纠正错误,就更难”的深刻教训深有体会。错误的时候不做决策,怕做决策是一种更糟糕的决策。
可以说,坚持个人宏观分析判断与灵活操作的投资体系让王鹏辉取得了当期优秀的投资成果。接着,我们也会发现在他下面的投资实例中,因为反复折腾而劳无所功。
随着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转型期,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个股表现较好。2011年下半年,王鹏辉也陆续买进了一些新兴成长股,不料却遭遇创业板估值泡沫,中小板指数大幅下跌37%,次年初,新兴成长股继续下跌,基金净值大幅缩水,他迅速调整仓位,降低消费行业与新兴成长行业配置,转入金融等传统周期行业股票。2012年中期,遭遇宏观经济下滑,传统行业股票下跌,又再次增持新兴成长,因为资产配置和行业配置的反复,其管理的景顺内需基金2012年的业绩较大幅落后比较基准,表现很一般,我在网上查看了具体业绩,收益仅为2.65%。
2013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成长指数大涨,因看好TMT行业的渗透发展,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加仓TMT股票,获得了70.41%的优异业绩,高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71.45%,又因高估值于同年底减持继续转入蓝筹。次年基于同样的逻辑,因看好电动汽车行业未来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布局电动车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很大,比亚迪一度成为景顺长城内需增长的第一大重仓股,我查看基金当年的回报率为7.07%,2015年为14.50%,收益尚可但也不算优秀。此刻,我不禁想起电影《中途岛海战》的开场白,“这一次战役又一次证明,决定重大事件的是运筹,勇气,失误和机遇诸种因素的综合。”在投资实践中,没有获得绝对收益的不变的客观真理,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做对与做错了什么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投资中蕴含着理性与逻辑,也埋伏着失误与机遇,坚持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是投资价值最大化的不变法则。
转入私募创业之后,王鹏辉称依然延续了在公募的投资风格,也获得了不错的表现。巴菲特说,投资需要坚持在个人能力圈的范围内活动,不要超出个人的能力范围。比如用牛顿物理学解释爱因斯坦相对论就是越界,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所以每个人把握到的确定性也就不同,按照这个原则,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理论与方法。从方法论上看,有人擅于捕捉少而大的机会,有人借助计算机的算力提升,采取高频交易策略,单从方法论意义上比较孰优孰劣,毫无意义,投资是最大的实用主义。
“六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任何一种方法都只把握到了市场的一个侧面,我们应该客观接受个人认识的局限性,也只有认识到自身认识的边界,个人的能力所在,才会做出力所能及的投资判断,减少误判的可能,虽不能保证绝对正确,但严格基于个人能力的当下决策却一定是最好的,是具有心理护城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