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戌卓(王永刚)
表情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人们除了言语交往之外,还有非言语交往,如表情。在人类交往过程中, 言语与表情经常是相互配合的。
同是一句话,配以不同的表情,会使人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所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更多地依赖于表情的作用。而且,表情比言语更能显示情绪的真实性。有时人们能够运用言语来掩饰和否定其情绪体验,但是表情则往往掩饰不住内心的体验。情绪作为一种内心体验,一旦产生,通常会伴随相应的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等。一些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交往活动中的信息表达时发现,表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今我们在键盘上敲击一切,在面对面的时刻仍然自然而然地拿起了手机,左滑、右滑、点赞、轻敲键盘,似乎这才是舒适的交流方式:人人都有一些距离,面目模糊,就像是所有人的键盘里都有的那些表情图标,除了喜怒哀乐各种表情的人脸,还有手势、动物、方向、数字等等。
各式各样的表情图案成为网聊话题的切入点,用舛田淳的话来说,用户无需透过文字或者语音就能沟通想法,甚至是那些用语言难以描摹的细微情感。表情包叙事的功能:身体在场性的还原。网民对作为照片的原始素材进行了重新赋意,实现了新的“意义生产”。隐藏语言——这种沟通形式在“高语境”的网络交际中更加常见。所谓的“高语境”也就是指谈话双方并不总是把话说得很直白,但听者总能意会语义;同时为用户提供“可爱”的视觉体验,也为他们创造了比普通应用更加私密的交流形式,而且是自定义的。
通过表情包,可以对某一事件发表见解而又越过了文字符号那种“白纸黑字”式的明示,拥有了僭越传统与权威的权力,参与到社会事件的情绪表达、公共事件的观点阐发和文化事件的立场诠释当中。
同时,表情包视角下的日常生活的狂欢化、公共事件的娱乐化,造成主流边界的模糊化,为主流与边缘的界限增加了弹性……
我们不能判定,一张图片真的能够表达一整篇文章都难以表达的意思,但是 emoji 以及表情贴图里传递的微妙情感,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另一种诠释。
2017.8.1 兰州 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