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者常令人感动,以至于和尚、道士和失足工作者都加入了拯救国家的行列中,最后的参与者很多,近的有抗战中金陵十二钗,清末的赛金花,远的有宋朝的梁红玉等等。小时候很纳闷杨家将,死的死伤的伤,最后是佘太君领衔十二寡妇征西,戏台上一群女生是很热闹的。
待到自己年纪大了才感觉这种感动有问题,宋朝妇女开始大规模裹脚,一半人口精残废,连路都走不好,何来行军跨马征西?要说弱宋军队不行,也不至于妇女救国吧?当然两宋灭亡得有点让人窝囊,但妇女救国又展现了什么样的心理呢?大母神的潜意识愿望?那和尚、道士救国又寄托了什么样的想法呢?
封建小农经济,相伴儒法治理,就象小麦谷黍农田束缚一样,拱地边行,在小天地里,老婆孩子热炕头行,但别让它跑到不长庄稼的地方。历来农耕文明深受游牧民族的侵袭甚至破坏和统治,无论罗马,无论秦汉宋明。侵袭之下,立不起长城就会退缩、局部溃败甚至大举崩溃。
小农经济有了积累,就会玩出肉林酒池、舞榭歌台、秦淮唱晚之类的高级情趣,但这些东西并不能有效抵制粗鲁凶猛的游牧抢掠游骑兵,更对付不了不解风情的蒙古骑兵兵团。大男人不行了,于是乎和尚、失足工作者甚至杨家寡妇们都勇敢地上了战场,只是在希望中舍弃了现实中的被屠杀羞辱的悲凉罢了。在喜剧中,倾注了并掩盖了家破痛、亡国恨,在前一拨文明崩塌后,准备接受新一拨统治者的新构建。
故国不再的遗憾,转化成虚假的和尚道士、甚至寡妇及失足工作者的冲天义举,消除着自身的无能,在新统治者的蔑视中勇敢地意淫并卑微地活下去。小农文明不懈的幻想有二:一是明君和青天大老爷,二是和尚道士甚至失足工作者,英勇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