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几岁的年龄,已褪去了青春的晦涩,该有的成熟和稳重也应该有意识的去形成了,是时候收起那颗曾经会为生活抱怨的心了。
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处境,与其有时间去抱怨,不如以一个更好的心态面对自己、家人,未来是在有一颗好心态的前提下努力拼搏而来,而不是在抱怨声换来。
这是我选择当全职妈妈后最深的感悟,也是我生活发生改变的开始。
01 设定门槛,少些抱怨
刚突破了事业瓶颈期就离开职场,换到谁应该是难以接受的,我选择辞去工作时尽量让自己显得风平浪静,没有去向任何人诉说我的不甘。
假装只是麻痹自己的一种方式,瞒过他人却蒙蔽不了自己的内心,越刻意去隐瞒,其实越放不下,反倒让我的不甘在心中堆积如山,成了日后埋怨的导火索。
事实果真如此。我开始怀念职场上的充实,抱怨枯燥的柴米油盐;开始厌倦了活在等待中的日子,等孩子放学、等先生下班回家;开始宅于家中,自卑到害怕与社会接触。
富兰克林曾说过:不停的抱怨是对我们生活的最差回报。
有了以上那些念头后,我像极了“怨妇”,生活也是一地鸡毛,每日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刷手机、打电话给朋友吐糟。
好在我是幸运的,没有由此变成祥林嫂,感恩身边朋友的一语点醒梦中人。
她们的鼓励让我重新去认识自己,对待抱怨是从容的态度,而不是回避或继续摆烂。
于是,我开始给“抱怨”设定门槛,小事不抱怨,得失不计较,学会知足常乐,只有在一定程度上遇到难事或不公时才去表现出难过、悲伤和不满。
当有了这道门槛后,我发现自己不会因为错过一趟公交车吐槽好半天,而是静静等待半小时;也不会因为孩子写作业拖拉唠唠叨叨,而是引导孩子去做好时间管理。
没有了太多抱怨,生活如同脱下了件笨重的外套,快步轻盈的奔向了下一个人生路口。
02 学会独处,防止内耗
曾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过很受触动的一段话:既然是生活,就免不了酸甜苦辣;既然是人生,就免不了人情冷暖。
人生中该走的路必须得自己亲自去走,每一段过往经历都将会为我们的下一段路打好基石,这过程中能做的就是保持清醒的意识,清楚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去做。
我在面对生活一团糟时,听从内心的声音选择了独处,独处并非孤独,虽只相差一字却意思完全不同。
朱自清的书中写到过:“独处是人生中的一种美好时刻,可以让我们沉淀思绪,享受静谧的时光。”
在内心安定的情况下,显然心中的抱怨声被躲得远远的,一个人独处时,享受的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心中无束缚与压力,心灵是受到滋养的,整个人陶醉在纯真的喜悦和幸福之中。
所以,要想学会独处,就先要学会安住当下,学会爱自己、放过自己、与自己和解,而不是紧紧揪住前事不放,活在哀怨声和自责中。
聊到这里,我迫不及待与友友们分享一本简单操作又实用的自我疗愈书《镜子练习》,在做这个练习时只需一面镜子,就可以完成通过与自己对话的方式,来疗愈我们自己心中的那个内在小孩了。
我做镜子练习做了三个周期,每一期二十一天,在这六十三天里,我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哭过笑过,我从未看过如此真实的自己,即使看到脸颊的雀斑,额头上浅浅的皱纹,也丝毫拨动不了我的怨气,相反是有些许喜欢这“不完美”的自己。
这个练习推倒了我的“怨气罐”,用女儿的话说:看到了妈妈不再唉声叹气,不再一天打不完的倾诉电话。
尽管一个人站在窗边,看到楼下吵架的摊户也没有了冲下楼看热闹的冲动,此时此刻就只想享受这份独属自己的时光。
03 文字为伴,爱上生活
有人会说:全职宝妈时间充裕,没有事业捆绑,相对上班族是较为轻松的。
其实不然,全职宝妈每天做不完的繁琐家务,陪伴孩子,照顾老人等等,没有哪一件可以用轻松二字来形容,在所有的要事清单里也常常忽略的是自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同样的事情,难免是有些怨气的,怨气中更多的是为丢失了自己而痛苦、悲伤。
亲身经历让我顿悟:无论什么时候一定不要丢了自己,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好好爱自己。
爱自己就从戒掉抱怨开始,找到滋养自己的良方。
我找寻到了儿时种下的那颗写作的种子,结缘身边的爱好写作的前辈,开启了与文字为伴的日子。
刚开始就写生活碎碎念,开心的、难过的都毫不避讳的写出来,写的过程中我发现被我写出来的文字原来就是我当下的状态,当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了瞬间如释重负,完全一副轻松的状态。
后来就写一些自己擅长的,比如生活感悟、婆媳关系、亲子关系,每一个文字的输出是与内心有过链接的,这样的感受特别的美妙。
写作变现一直以来都是我的一大目标,在持续写作一年后我开始为圆梦做准备了,先后开通了个人公众号和简书平台,虽只有为数不多的收入,但至少这也是生活发生改变的好兆头。
努力做好一件事得到的收获往往会出乎意料,与文字为伴不仅让我看到了写作变现的希望,尤为重要的是它能滋养我、疗愈我,让我一个全职宝妈看到了生活的另一边也可色彩斑斓。
写在最后
不被自寻烦恼所困扰,不被听觉污染所影响,生活中本没有那么多“花花世界”,只是缺少一颗平静的心灵。
少些抱怨,多些包容,给心一席宁静之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