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唤醒了沉睡的黎明,远处村落里的灯火次第熄灭。太阳因为睡了个懒觉而羞红了脸,旖旎的霞光透过窗棂照在学生们年轻纯洁的脸庞上,为他们披上华美的金色衣裳。
早操时,偌大的操场上一个个活泼的身影白杨树般俊俏挺拔,林立的手臂、灿烂如花的笑脸上写满青春的骄傲和喜悦。
自习课上,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有的在奋笔疾书,有的在凝神思索,我仿佛听到一股知识的甘泉正潺潺地流向他们纯净的心田。
有人说:孩子是上帝在人间种的花,那我们教师便是那辛勤的园丁了。但走在时而宁静而欢腾的校园,微笑地看着身边一个个奔跑的鲜活的身影,我觉得,教师更象一个青春的守望者,在莘莘学子们一望无际的青春的田野里伫足守望着,赶走聒噪的燕雀,除去丛生的杂草,让他们在青春的麦田里茁壮成长。
在姹紫嫣红的美丽的春天,我快乐地守望;在热烈的绿叶纷披的夏天,我耐心地守望;在果实累累的宁静的秋天,我欣慰地守望;在雪花覆盖河岸和草木的纯净的冬天,我亦宁静地守望。我相信我的学生们因为我四季殷勤的不倦的守望,必然会更加健康地成长。
教师,当我提笔写下这两个平凡又沉重的字时,顷刻间便有无数熠熠生辉的名字在我眼前闪耀。
孔子,这位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正穿越几千年的历史尘埃向我们缓缓走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位博学的鸿儒竟如此地谦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他对我们谆谆的告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他对漫漫求学路发出的由衷的感慨。
陶行知,我国当代教师的楷模。曾访问海外26国,却选择布草鞋走向晓庄,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诺言,为中国教育开启了黎明的曙光。
苏霍姆林斯基,这位苏联的人民教育家,湛蓝的眼睛里蕴含着柔和的笑意,给我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如果达不到这两件事的和谐,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苦役。”
回望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我们不应再做校园里“沉默的大多数”,因为,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教育对象——学生的素质问题背后,往往折射出教育者自身的素质问题。而教师的精神空间决定了教育的精神空间,教育的魅力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和精神魅力。所以,我们应燃起明烛,照亮我们的精神空间。
一个不满足于做教书匠的教师,应多读书。业务水平是教师的名片。我们必须在教学之余,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为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第一次说不知道,学生可以原谅我们;第二次说不知道,学生便会轻视我们;如果第三次说不知道,我们就失去了教师的尊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教师来说,读书更应该成为每天的必修课。除了专业书籍外,我们还应该阅读古今中外的教育论著,并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读书范围,经济、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体育等等。一位特级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有人问他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他说:“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只用了二十分钟。但对于这节课,我花了二十年。”这里所说的花二十年备一节课,指的就是我们的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一个业务精湛而又博览群书的教师必然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与思考是并行不悖的。叶澜教授指出:“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三年写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应对自己进行每天三问:一问读书;我今天读书了吗?有,读了多少?有无收获?二问上课,我今天的课堂目标完成了吗?完成的标志是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三问为人师表,我今天是否一言一行都足以作学生的表率?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我上师范学院的第一天,我的老师就告诉我:学高为师,德邵为范。才和德,教书和育人是始终并行不悖的。歌星影星聚光灯下的形象万众瞩目,但是录音可以重来,影片可以剪辑。而教育,有效的教育却是无法复制的。我相信,从教师的内心深处发出的,必将直指学生的心灵深处。所以,我把感动我的故事和文章介绍给学生,在雕琢他们灵魂的过程中,我其实也在精心地雕琢自己。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应留下故事,感动我们也感动学生的故事。
学海无涯,教诲亦无涯。自踏入杏坛以来,说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确有些言过其实,但我每天在讲台上的确谨言慎行,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因为讲台下有几十双亮晶晶的眼睛在审视着,或者在仰视着我;因为我知道,今天一个教育上的失误,就是对明天的犯罪;因为“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穷其一生所学也不过沧海一粟,瀚海一沙,但我仍然会以零缺陷为目标,努力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当然我永远实现不了零缺陷,但它正如天上的星星,我们也许永远够不着星星,但我们可以用它指引我们教育教学前进的方向。
尽管岁月如水般逝去,我依然会以一颗平凡、挚爱、理性的心灵在青春的麦田里静静地守望,守望我花季的学生们,也守望我心中的教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