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的《红与黑》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崛起的标志,正如司汤达自己所写到的“小说是行走在大路上的一面镜子。它映入您眼帘的,时而是湛蓝的天空,时而却是路上的泥泞”。
于连.索莱尔出身低微,不甘命运,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黑暗的社会现实抗争。他秘密地珍藏着拿破仑的肖像,向往着拿破仑时代。在黑暗的现实面前,他竭力进行反抗,要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命运,要忍辱负重的向上爬。然而统治阶级不可能给他任何机会,这种个体的、独立的反抗,其悲剧性的结局不可避免。本书的最高潮是在审判那天于连自己的所说的话:
“各位陪审官先生:
我原以为在死亡临近的时刻,我能够无视对我的轻蔑,然而我仍然感到了厌恶,这使我必须说几句话。先生们,我本没有荣幸属于你们那阶级,你们在我身上看到的是一个农民,一个起来反抗他的卑贱命运的农民。”
“我对你们不求任何的宽怒,”于连说,口气变得更加坚定有力。“我绝不存在幻想,等待我的是死亡,而死亡对我是公正的。我居然能够谋害最值得尊敬、最值得钦佩的女人的生命。德·莱纳夫人曾经像母亲那样对待我。我的罪行是残忍的,而且是有预谋的。因此我该当被判处死刑,陪审官先生们。但是,即便我的罪不这么严重,我看到有些人也不会因为我年轻值得怜悯而就此止步,他们仍想通过我来惩罚一个阶级的年轻人,永远地让一个阶级的年轻人灰心丧气,因为他们虽然出身于卑贱的阶级,可以说受到贫穷的压迫,却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敢于侧身在骄傲的有钱人所谓的上流社会之中。”
于连.索莱尔在遇到维利叶市长德.瑞纳先生之前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他身材瘦削不像其父亲与哥哥们,还有读书癖,这使得他与家人之间格格不入。在老索尔与市长大人讨价还价之后,于连获得了每月36法郎的薪资。那年于连19岁,在此之前对他人生拥有重大影响的三个人分别是:拿破仑、谢朗神甫、老军医。
在市长家当家教老师时他认识了德.瑞纳夫人,德.瑞纳夫人无疑是善良美丽的,她有一种纯朴的气质,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一股青春活力,她曾拒绝过乞丐收容所所长瓦勒诺先生的追求,使得人们对她的品格大加赞赏。也许是因为德.瑞纳夫人德善良,温柔让于连体会当前所未有的被疼爱、被尊敬的感觉,于连爱上了她。同时,她与她的丈夫本身并不属于一类人,她更偏爱于连这种富有书生气的男人,她也爱上了他,对于德.瑞纳夫人来说她并未爱上过任何男人包括她的丈夫,于连是她爱上的第一个人,女人在面对自己第一个爱上的人时,总是爱他胜过自己,所有的理智、道德似乎都被遗忘了。她帮助于连更好的融入维利叶上层社会,她了解于连,于连骄傲,有才华。她总想为她的情人做点什么?最后事情败露,于连离开了维利叶前往贝藏松神学院。
神学院的日子对于连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于连他的追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和他同阶级出身的教士,他的与众不同遭到了排挤,但于连无疑是有才的,他在那里遇到了彼拉尔神父,由于彼拉尔神父的引荐,于连有幸在德.拉摩尔侯爵家里做一名秘书,由此于连初步进入上层社会,那是和维利叶不一样的地方,是巴黎,是个充满虚伪的地方。于连开始的表现很笨拙但他确实聪明的,他一点点让侯爵发现他的天才,同时,也一点点让侯爵的女儿(玛蒂尔德)注意到他,玛蒂尔德是巴黎上层社会的贵族少女,她追求者无数,但那些贵族长大的孩纸总让她提不起兴趣,她骨子里她先祖的血液在沸腾,她爱上于连的与众不同,她本身是一位聪明可人的小姐,她高傲由于她的出身,她与于连之间的爱,看上去更是两个同类型人之间的较量,他们爱上的更多的是想象出来的对方,带有幻想,相比于德.瑞纳夫人爱的单纯,玛蒂尔德更想从这份爱里面获得些什么,所以到于连最终被审判时,他发现自己爱上的人只有德.瑞纳夫人,我们不排除是因为他当时的内疚所致,但这也说明两只刺猬之间的爱很伤人。
于连的野心一点点膨胀,他想跻身上层社会,同时又看不起那些人,他了解政治的黑暗,而又不愿改变己身去迎奉,他自始至终都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在走,他没考虑到利益,他的结局不可避免,但庆幸的是他有愿意救他牺牲一切财富的朋友富凯,他有爱他的和他爱的人,在监牢里面于连说:“平静地生活在韦尓吉那样的山区……那时我曾很幸福……可我当时却不知道自己有那么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