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0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农历壬寅年的腊月初八,是传统的腊八节。我的情思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八十年代未,那个远在珩琅山下,青弋江畔的小村庄——南庄,这是我和改革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的地方,三个孩子的故乡。
清晨,改革就用淘米箩从钵中捞起昨日事先浸泡好的糯米、玉米、黄豆、红豆、黑豆、花生、莲子、红枣等八种谷物、豆类、干果,来到门口的三岔河边的跳板上,在水中仔细地淘洗干净。回来后便倒入大锅内,放入半锅腊水。在早就为腊月里杀猪,熬糖,做豆腐,做粑粑准备下的半屋檐的劈好的干柴堆上抽下几块焦干的大柴,塞入灶中点着火。只见干柴烈火,熊熊的火舌舔着锅底,我们开始熬腊八粥了。入乡随俗,再说家里有三只小馋貓,那样不做点都不行,年年老父亲和弟妹们均要回来过春节,年货可要准备充足啊!
锅里的水烧开后,锅底灶里还有厚厚的底火,盖上大半个锅盖,让灶中的文火慢慢地熬,熬粥熬粥,贵在这个熬字。
一个小时后,一锅应景的腊八粥就熬好了。揭开锅盖,屋内便散发出了阵阵粥香。闻到粥香,孩子也一骨碌从暖暖被窝里爬起来了,一边揉着双眼,一边便吵嚷着要喝腊八粥了。
改革早就给他们每人盛了一碗香喷喷,稠融融,黏糊糊、甜丝丝,亮晶晶的腊八粥,每个碗上撒上两勺子白糖,莉儿带着玲妹捧着碗去门口冬阳下的台阶上坐下,细细品尝这色香味俱全的腊八粥。改革则喂起了站在火桶(一种给孩子烘火的木桶,又曰站桶)中的三子,不然他则闹得你不得安宁,儿多母苦啊!
当时,我们只知这是乡村里百年遗留的习俗,至于为什么腊月初八要熬腊八粥,喝腊八粥,我也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一九八四年举家迁寒亭中学后,厨房里仍打了口大柴灶,仍然年年腊八熬粥。不过由于担任了中学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备课时,我才弄清了腊八节和腊八粥的典故和由来。
原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到了宋代,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
一九八九年我挚妇携子举家回到阔别二十年的宣城,在四小、实小简陋的住房里,虽然结束了烧大柴灶的生活,但改革仍不忘年年熬一锅腊八粥。
直到二00三年搬入敬亭山艺苑至今,年年岁岁腊月初八,改革都会在大柴灶上熬上一锅香喷喷、稠融融、黏糊糊,甜丝丝、亮晶晶,色香味俱佳的腊八粥。
这不仅仅是因为腊八粥直接与佛祖释迦牟尼出道成佛日有关,也不仅仅只因这腊八粥味道鲜美,其实学校小店长年累月都有娃哈哈八宝粥卖,想吃随时拿上一罐,拉开罐盖,一饱口福。只因为这腊月初八的腊八粥里含着浓浓的年味,含着我和改革及孩子们对农村艰苦而单纯的美好生活的甜美回味和难以割舍和忘怀的故乡情……
今天又是腊月初八了,改革会继续熬上一锅香喷喷、稠融融、黏糊糊、甜丝丝、亮晶晶,色香味俱全的腊八粥,家人喝上一碗腊八粥,平安健康。我也写下这点文字,心中祈福:佛祖释迦牟尼庇佑天下黎民百姓早日彻底摆脱疫情的束缚和痛苦,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