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着入睡所感到的孤独,与大人哭着入睡的孤独感一样,都是痛苦的体验。”——摘自《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看到这句话,让我感到无比的内疚。
曾经我试过睡眠波训练法,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嗓子都哭哑了。那是宝宝6个月的时候,做完睡前仪式我便让她独自躺在床上,希望培养她自主入睡,但是宝宝在床上不停地哭喊希望我去抱她给她喂奶,按照书中介绍的睡眠波训练法,我每隔五分钟去床边看一下,告诉她我爱她,但是该睡觉了,然后我出去。
这样持续了半个小时,最后我在门外听到宝宝绝望地喊出了“妈妈”两个字。我再也忍不住了,冲进去躺在她身边,把她搂在怀里,这时宝宝已经很累了很伤心了,刚被我搂到怀里就停止哭泣,带着抽泣声入睡了。
当时虽然心疼,我还是认为书里教的睡眠波训练法是有效的方法,是正确的。但是因为心疼宝宝嗓子哭哑,我放弃了睡眠波训练法。
现在想来,还好我及时放弃了。
后来我尝试陪睡,也会任由她因为得不到奶睡而哭泣…反复了几次,她很快戒掉奶睡接受了陪睡。
但是想起那多次任她哭泣的情形,我感到好难过,很自责。这该死的训练,这该死的营销骗局。抓住带娃辛苦的事实,以为宝妈好帮助宝宝更好睡眠为由,用不断尝试分离宝宝和看护人的方法,让宝宝放弃哭泣,放弃寻找安抚和关爱,让宝宝沉浸在孤独的痛苦中为代价来养成独立睡眠,甚至睡整觉的习惯。
可是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小宝宝就是需要妈妈,需要他信赖的人陪伴他入睡,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整夜陪伴幼崽入睡,并且让幼崽含乳入睡,这是动物的本性。小宝宝也一样,他们需要来自妈妈的安全感。
“睡眠训练是一种控制,不是在培养关系。它是把孩子当成“物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摘自《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对不起,我的孩子。
也希望更多的宝妈看明白,不要再轻易尝试睡眠训练,可以在宝宝准备好的情况下慢慢来,千万不要像我一样放任宝宝哭泣,那样真的是太糟糕了。宝宝需要nei nei和陪睡的时间也就那么两三年,孩子很快就会长大,作为父母,他们最信赖的人,多些耐心和陪伴,那将是宝宝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