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点忙。忙着买菜做饭,忙着看书写作,忙着做好工作。尤其忙买菜做饭这一块儿,是才开始的。以前,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现在要为孩子做饭,就不能马虎了。难道以前就不为孩子做饭吗?是的,有四年没怎么给孩子做饭了。
儿子初一开始读寄宿制学校,到这学期就四年了。从周日晚六点到下周周六下午四点前,他都在学校,不能出校门。每周周六一晚可以在家住宿。每月月底有三到四天假期。
住校时间长了,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一是食堂的大锅饭大锅菜越吃越感觉难吃;二是晚上睡觉前同学们要说话,半天不能入睡;三是有同学带了MP3或是小说来看,一个寝室的人都要受影响。有一次,有个同学带手机打游戏,打到凌晨两点,又把儿子喊起来,拿手机给他玩到四五点钟,第一节上课就开始睡觉。四是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越来越不利于孩子各项生活技能的培养。缺少父母的教诲,缺少父母陪伴,接触不到新鲜生活,孩子表现出对生活的倦怠,做事拖沓,学习也不怎么用功。五是对自由的渴望。想一想,六年关在学校里,每天就是读书,不能出校门,虽然会除去半个寒暑假和其他假期,想想还是觉得可怕。
儿子自己也想回家住了,我也觉得不能再耽误下去。可是家离学校很远,不可能每天来回跑,只有在学校附近租房一个方法。再看看我的课程表,也有回家煮饭的时间。再摸摸钱袋,勉强可以支付房租。于是当机立断,两天租好房子,三天搬好需要用到的生活用品,同时儿子在学校办好走读申请,周日儿子返校当晚就可以回家吃饭住宿了。
儿子方便了,也开心了。吃着妈妈做的小锅饭菜,睡在宽大的床铺上(身高近1米8体重近160斤的身材睡在学校狭窄的单人床上,翻身都不易),每晚哼着小曲儿不慌不忙地在宽大的卫生间洗着热乎乎的淋浴(学校的卫生间刚够转身,喷头的水冷且小),中午还可以看一会儿动漫,练几个钢笔字,早晨听一段英语……总之,温暖舒适的家庭生活又开始了。
只不过,我就要忙一点辛苦一点了。晚饭儿子在学校吃,下了晚自习才回来。我的一天时间是这样安排的:
下午下班冲去去超市买好第二天的菜,晚上洗好切好,保鲜袋装好。如果是荤菜,比如鸡鸭,要炖好或烧好。然后洗衣拖地做家务,接着看书写作完成公众号或练一篇毛笔字。
第二天早晨六点半,即刻起身,煮饺子或抄手,或蒸馒头熬稀饭(用头晚的干饭煮,快),电饭煲预煮中午的米饭。儿子七点出门。我七点十分出门。
中午赶着点儿回家,迅速炒菜热菜。吃完饭,一点准时睡觉。儿子两点出门。我也差不多这个时间。
逢周四,中午我不能回家,早晨把饭菜做好,儿子自己热了吃。
一周下来,我和儿子都还比较适应。
实际上,早晨六点半闹钟一响,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学习强国,点开电台,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事,完成视听任务。
一天来回坐四趟公交车,每次四五十分钟,我利用这个时间完成学习强国的每日学习,读书或是听课听讲座。听讲座不大好,因为比较吵,又不能做笔记。一个周可以看完一本书。
到了学校,赶紧备课,改作业,上课,学生写作业,我就批改作业。学生写作文,我就跟着写作文。
下了班,冲去公交站,坐车,看书,循环往复。
虽然事情比以前多,比以前忙,但每天和儿子一起吃饭聊天,近距离看着他成长,给他正面的引导,温暖的陪伴,我觉得很幸福。儿子嘴上没说,可他哼着小曲儿洗澡的状态表明他正过着幸福的生活。
忙一点,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