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去看了一部叫《芳华》的电影,当时感触不是很大。隔日上班的同事也看了这部电影,吃饭的时候竟然吵了起来,说起来挺好笑的。同桌同事非要看过的人说观影感受,我说没啥特别的感受,只是觉得每个人只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无论究竟是什么样子,都挺好的。
她的感受是人就是不能太好了,特别的傻,千万别做刘峰那样的人,不然就会到处被别人占便宜。然后和任何持反对意见的其他同事争辩。
我不是特别想辩,我只是不想把刘峰这种人称之为傻,我总感觉我们的上一辈人里有太多这样的人了。即使他们没有刘峰那么博爱,但是对自己爱的人真的是倾尽所有。他们是真的傻么?
每次回老家最心疼的就是听外婆对我说,总想为我做些什么?
不用不用,您歇着就好,为什么老想为我做些什么呢?
每次回家她总是把常日的两道菜变四道,她总是爱做棉鞋给我,说然我结婚的时候送到我家里去穿,至今我鞋柜都已经装不下她缝制的棉鞋。还有鞋垫,床单,枕套等等她都喜欢给我做好多好多备着,即使我反复强调现在这些东西花钱都能买到更好的,真的不需要给我做。
为什么要为我做些什么呢?
而我又能为大家做些什么呢,我有时候觉得被别人爱着,受大家的照顾,总是那么的不安。可能总是习惯一个人待着,不想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也不愿主动付出些什么。
也许这个社会上开始凝聚两种类型的人吧,奉献型的人和享乐型的人。奉献型的上一辈培养了太多享乐型的我们这一辈,而享乐型的我们又滋生了太多奉献型的另一辈。
我身边越来越多特别不开心的人,一点点小事就会激起他们对现状甚至社会的不满。觉得自己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可是别人似乎什么都有。
原本我觉得这也没啥,人有点欲望总是好的,至少能保持一颗勇往直前的心态。
现在无论如何我都不太喜欢这种心态,第一在这个一票人靠拆迁致富的环境下,太多人不满与他人的差距也不会拼命努力去变得更好,而是怀着一颗暴富的心去弄各种小名堂。
更不让我喜欢的是,他们真的好不知足,这种一直向前向高看的眼光总让人忘记享受身边所拥有的东西。其实我们也拥有着很多别人羡慕的东西,但是在对比当中我们却也没能好好珍惜。
欲望总是无穷尽的,而时间却很有限,就这样慢慢错过了本该幸福每一刻的时光。
所以我真的不太为刘峰感到不值,我觉得他和我外婆应该是快乐的,至少他们的每一次付出都让他们内心如此的富足。
而享乐型的人们虽然不断得到想要的一切,却永远无法填补自己内心的空洞。毕竟顶端的人只有那么几个,大部分人永远也追不上。
也许有人会说我今天写的思想观点涉及之前火热讨论的犬儒主义思想。其实我想说的故事是
我老家的抽屉里有一盒贺卡,有的贺卡会闪灯,有的能三维立体如连环画,还有很多有很特殊的设计。内容也很丰富,有当时最流行的火影忍者,灌篮高手,也有很传统的圣诞老人,白雪公主。
现在每到圣诞节总要想着给朋友恋人买些什么东西而烦透。而小学的时候虽然也很烦恼,但是那也只是买一张贺卡,因为穷,10块钱买贺卡要分哪些人送2块钱的,哪些人1块钱,哪些五毛。而因为有些同学一定会买特别贵特别好的贺卡,所以我要想着怎么让那些便宜的贺卡看上去还挺特别的,至少不会太丢面子。
无论怎样,忙完一个晚间调完贺卡,写上对每个人真挚的祝福,第二天慌慌张张,神神叨叨的在特定的时间把贺卡塞给喜欢的朋友们。晚上开心的拆开一张张他们回的贺卡,满是幸福。
那么快乐的时光现在好像再也体会不到了,只能在我回想的时刻感受那一刹那的幸福。
现在我们总想着送着送那,可是想想对方啥也不缺,还是干脆送钱好了。想想自己还没对方有钱,还是写句祝福。想想一把年纪写祝福也太寒碜了。
渐渐的我连夸奖祝福别人的能力也没有了。是不是你们也没有了呢?所以那么久也没有收到你们的消息。
2006年高中,高中的同学们都洋气多了,除了贺卡,一个叫方舟的女孩子竟然还送了我一个平安果。我第一次知道圣诞节之前的夜晚叫平安夜。
从此以后每年的12月24日,除了买贺卡我们还需要去买一个苹果送给自己喜欢的同学们。不过这似乎有点麻烦,毕竟晚上背书包回家,包里塞了10几个苹果还是特别重的。
但无论如何,那时候的我们都很懂得表达友情,都很温暖。
三毛说,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是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我们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
所以啊,有时我又不断尝试去做些主动做些什么。
但我逐渐感受到这个社会更多的是爱别人与被别人爱,却很少有人真正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