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的时候看影片的属性是喜剧,本想下来给平淡无聊的日子增加点乐趣,可是看了之后却没有怎么笑,反倒是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本片在我看来可以一笑的也是唯一的笑点就是驴子驴得水与吕得水老师两者的关系,能想出这样的点子也是6。
说一说整部影片看下来我对影片中几个角色的看法吧:
张一曼,这是我觉得整部影片最出彩的角色,悲情,可怜。影片的一开始展现了一个率性,勤劳的张一曼,她爱笑,与裴远山有着某种关系,负责三民小学一群老小的起居饮食。在山坡上唱起情歌时体现出她是一个烂漫的人,敢于拒绝裴魁山的表白说明她追求自由,想过得自在,不为外人外物所束缚,可惜的是,世事纷扰,她终究成为一个悲剧。与铜匠之间的情愫源自于她对男人的渴求,但也有意外,意外就是铜匠不可避免地爱上了她,为她唱起了情歌,让她剪下一撮头发相赠,然后接下来就是不断的悲剧了。铜匠老婆找上门,特派员的二次上门,三民小学面临着危机,第一个站出来牺牲的是她,当着铜匠老婆承认了与铜匠有过关系对铜匠说出了“牲口”二字,让铜匠老婆得偿所愿,但也点燃了铜匠心中仇恨的怒火。铜匠由爱生恨,复仇起来也格外伤人,在特派员的教唆下又是由爱生恨裴魁山骂了张一曼,骂得很狠,骂出那个时代的人对张一曼的歧视,让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异类,不该存在的异类,也许这她已经习惯了,可是接下来的减掉头发的惩罚成为压倒她理性的最后一根稻草,我想在这里头发代表着尊严,试想当一个人的尊严被肆意剥夺的时候,内心是有多么的悲哀与无助,她照镜子的时候完全不敢相信那是她自己,一声歇斯底里的吼叫过后她开始拼命地逃,逃到桌子底下,逃开这个世界的目光。后来再次出现的时候张一曼已经疯了,她在田野里开心地采着花,无忧无虑,然后被裴魁山赶走,张校长让她回自己屋里做衣服,无论如何都别出来,所以当后来校长被绑时喊救她也没有出来。后来她衣服做好了,出来了,菜着花,看见了婚礼,她笑了,坐下来看婚礼,可是婚礼出乱子了,人乱了,混乱中她拼命地护着花,花还是散了,被践踏于混乱人群的脚下,人走了,花已经残了,她得到一把枪,最后她用这把枪自杀了。我想这里的花比喻着她追求的生活,无拘无束,率性自然,但是她拼命护住的东西在那个时代的洪流中被看得一文不值,被践踏着,欺辱着。我又觉得张一曼没有疯,只是她在逃避自己,或者说是在为了迎合世人而做出改变,结果变得不像人,她可能不断地在问自己,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可能是三民小学的理想?可能是在三民小学有过的快乐的美好的无束缚的生活?结果没有想明白,或者是想明白了,为三民小学的理想做出了最后的贡献然后奋然离世。言而总之,张一曼是一个悲剧。
校长,恶魔,整部电影最邪恶的存在,为了心中的理想渴求他人牺牲,不顾自己牺牲的疯子。之所以说他是恶魔,是因为他亲手导演了数个悲剧的产生。默许张一曼与铜匠发生关系由此导致裴魁山对张一曼由爱转恨和张一曼后来的悲剧。裴魁山和周铁男离去有校长在夕阳的山坡里落寞无助的背影看起来是多么的讽刺;为了不让铜匠老婆搞事让张一曼第一次牺牲自己;为了平息铜匠的怒火让张一曼第二次牺牲,减掉头发,直接把她推入崩溃的深渊;为了瞒过唐斯先生竟同意特派员的荒唐主意让自己的女儿佳佳伪任铜匠老婆。校长是整个故事的起因,因为他的乡村教育的理想,在整个大悲剧的关键部分推波助澜。他让我想起了高中老师的一句话“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的走向罪恶”,毫无以为,校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裴魁山,一个失败者。纵观全片,他其实够可怜,爱的人不爱他,无功无利。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吃过回扣,拒绝奖学金提案,表示是个铁公鸡;貂毛大衣表明他爱慕虚荣;关键时刻腹泻表明此人难堪大任;示爱不成便由爱生恨表明这个人心胸狭窄;不断讨好特派员表明他是个追名逐利的小人。这样看来一个心术不正的失败者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可怜之处。
周铁男,其实铁男跟张一曼有些类似,他曾经也追求梦想,直言不讳,天真率性,不同之处是他在现实的枪口下屈服了,成为了一个懦夫。张一曼要被人强奸时他选择了视而不见,佳佳要去告发特派员之时他选择了阻拦,所以当佳佳要和铜匠结婚的时候他也就只能选择无能为力地坐在位子上哭泣,流露出内心的不甘与无奈。这样的人我不能多说什么,我感觉他像我们大多数人,试问我们当初心中怀揣的理想有几人在现实的残酷面前坚持下了了呢?我觉得我没有资格嘲笑铁男,他不是勇者,我也是懦夫。
佳佳,像白纸一样的女子,容易被尘世的色彩着色。感性大于理性,所以她看见驴棚着火毫不犹豫地用生活用水去救火;驴得水被杀时给它烧纸钱,流下悲伤的泪水;三民小学众人合起伙欺骗唐斯先生是选择不顾后果地写信去揭发;为了父亲的理想选择屈服伪任铜匠妻子。所幸的是最后她离开了,离开了这个理想与悲剧共存之地。
最后的最后,如果抛弃《驴得水》的故事背景,把故事放在现今,我想它的讽刺意味更大,可惜不能这么拍,但它的目的以那个年代为背景也拍出来了,很讽刺。
所以唐斯先生说“incredible China.incredibl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