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约了阿汤,说想和春田学社的几位伙伴去Y农场向他学种地。
Y农场位于苏州近郊,已经有十多年有机耕种的历史。农场自有面积约200多亩,其中约50亩种植有机蔬菜,剩余的种植有机水稻,品种以南粳46为主。此外,他们还与周边乡村合作,指导农民并包销约400多亩有机稻。
去的时候,心里带着问题。那几个问题是:你初到之时这里有什么?你来到之前这里有什么?你在这里一开始用到了什么?这里的自然环境对你有什么要求?这里的自然环境能帮你什么忙?这些看似有些奇怪的问题,是我正在读的一本书中的。
阿汤似乎想到了我们兴趣点,直接带我们看了三块地。
这块地大约2亩左右,种植了多种绿肥作物。这是阿汤正在实验活力农耕土壤转化的地,也是接下来他们准备和昆山农村农业局,以及中科院合作进行老种子种植的试验田。
这里的绿肥作物从主要以禾本科、豆科和十字花科为主。阿汤随口说了一些品种:小麥、大麥、燕麥、豌豆、苕子、紫雲英、三葉草,雪裡紅,還有油菜(包括彩色油菜)。
阿汤用铁锹挖出两堆土,带我们辨认。第一堆是从苕子下边挖出的:(下图)
据他讲,这个地区的土质属粘土,以前多用来烧砖。可想而知,这样的土粘性大、透气性不好。然而我们眼前看到的,是有团粒的深褐色土壤,而且有细小的蚯蚓在里边蠕动。
第二堆是蚕豆底下的土:(下图)
可以看见“耕层”明显厚,并且有固氮菌在上边。阿汤教我们如何分辨根瘤菌和有害的菌类。原来,固氮菌的球根用手捻开后,里边会呈淡粉色。这是主要的区别。
除了用传统的绿肥改良,他也在尝试用菌粉。从2019年开始,阿汤开始学习”活力农耕“(Biodynamic Agriculture)。他说这种种植技术对农夫的要求比较高,只有理论和实践考试通过后,才有资格买活力菌。说到这里,他非常兴奋,提到他最近刚从浙江台洲的活力农耕农场回来,在那里见到了真正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我们小组研究厨余堆肥,理论上来讲,我知道堆肥产物主要含的就是腐殖质。但他说那里的土与我们平时堆肥出来的非常不同。我很好奇,真希望有机会亲见。
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野生的燕麦,并尝试了解到如何将它与普通小麦做区分。(图)
离开第一块地时,我问了第一个问题,虽然觉得有点笨拙:你来到这里之前,这里是什么样子的?阿汤一定觉得很有趣,停顿下,很快说:以前都是很差的粘土。农场还有一小块这样的,一会带你们去看。
接着我们来到第二块地,这里准备用来与中国农大合作研究课题的。地被分隔得比较细。我们看到有明显的拖拉机车辙印,于是引出下一个问题:研究有机农业的许多人常常说翻耕*(tillage)不好。为什么?阿汤的解释是:合理耕作是有必要的。例如:如果长期不翻耕,加上经常踩踏、下雨冲涮,土地会变硬实,透气性变差。但是传统的深耕(可达到40厘米厚)也的确有弊端,将有营养的土翻到底下,不利于作物吸收养分。所以要因地制宜去操作。听起来是有道理。实际操作中,他们的地通常翻耕15到20厘米厚。同时,他们也会密切观察墒情(指土壤含水量情况)来决定如何翻耕。
第三块地,就是阿汤所说的”以前的地“。但是情况看起来还可以。在我们的眼里,这里的土壤远比我们在公园或家里花盆里的土质好。但阿汤提醒我们,这片土缺少胶层。从土壤团粒到胶层,一小时内听到这几个概念,对我们来讲有些深了。
访问到此,阿汤准备将一片胡萝卜苗翻到地里还田,我们像是捡到了宝贝,赶紧制止他,拔出来装到口袋里。你知道吗:胡萝卜的嫩叶可以包饺子吃,味道可好了。原来,它和香菜、小茴香(莳萝)、香芹等,同属于伞形科。
写了这么多,就奖励下自己吧!来一杯有机能量饮料:Y农场的有机胡萝卜配秦岭的土蜂蜜苹果汁!
相关延伸阅读推荐:
概念:
绿肥作物:是指可为农作物提供肥源、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物。一般采用带根瘤菌能固氮的豆料作物为绿肥作物。如苕子、紫云英、黄花苜蓿、草木樨等。 可在生长期将其茎、叶切断,用耕翻办法压入土中,亦可在收割后用作堆肥原料(来源:百度百科)
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的体系。它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所构成。土壤的固体物质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两部分。液体部分是指土壤的水分,它保存和运动在土壤的孔隙之间,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部分。土壤的气体部分是指土壤的空气,
土壤团粒(Soil Aggregate) :是由若干土壤单粒粘结在一起形成团聚体的一种土壤结构。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有着水气、养分供应与积累协调、耕性良好、根系生长良好的特性,是农业丰产稳产的重要保障。因此,它是土壤最理想的结构,其多少,是土壤肥沃的重要标志。(来源:https://www.sohu.com/a/248998492_464083)
固氮菌(Diazotroph):氮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固氮菌擅长从空气中取氮,它们能把空气中植物无法吸收的氮气转化成氮肥,源源不断地供植物享用。 在形形色色的固氮菌中,名声最大的要数根瘤菌了。根瘤菌平常生活在土壤中,以动植物残体为养料,自由自在地过着“腐生生活”。当土壤中有相应的豆科植物生长时,根瘤菌便迅速向它的根部靠拢,并从根毛弯曲处进入根部。豆科植物的根部细胞在根瘤菌的刺激下加速分裂、膨大,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瘤子”,为根瘤菌提供了理想的活动场所,同时还供应丰富的养料,让根瘤菌生长繁殖。根瘤菌又会卖力地从空气中吸收氮气,为豆科植物制作“氮餐”,使它们枝繁叶茂,欣欣向荣。这样,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结成了共生关系,因此人们也把根瘤叫共生固氮菌。(来源:
活力农耕(Biodynamic Farming):又被译为“生物动力农业”(来源:https://wiki.mbalib.com/wiki/)
关于耕作的利弊(参考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0%95%E4%BD%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