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今天路上要花5-6个小时,以赶路为主。
独龙族的”龙源村“,是必须要参观的一个地方。
原因是这里有位独龙族的“纹面女”。早年间独龙族还是处于原始社会的时候,独龙族的少女都是要纹面的,不是为了美,而是为变丑,才能避免被抢婚!时过境迁,解放到现在已经70多年了,还在世的纹面女也只剩这两三位了。
不用纹面的同学们,此刻在尽情发泄着对生活的渴望。
龙源小村应该是彻头彻尾地重新翻建的,居民早就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手机汽车太阳能等设施随处可见。包括后现代化的标语: “已有老婆,小仙女一枚,比你优秀,比你漂亮!“
只有路边整齐堆放等柴火,告诉大家这里其实还是偏远的乡村。
中午到达独龙江乡,两岸人口密集,江水清澈见底。
沿江大街上,中华美德的墙画引入注目:孝,恭,和,德,義,信,诚,忠,,,不知普通人能做到几个。
这个更直白一些,现代人也更容易理解。
路过石月亮小镇,抬头可见,就知小镇因何得名而来。
石月亮是个挺大的休息站,不少人都会在这里停留了一下。这军卡看着真帅气,启动停车,刚劲有力,这才是男人开的车。
这也是位大神。后窗上告诉你,我穿越过西藏,里程七千多公里!
我们的大白,虽然菜一点,但其实也是改了一下,私下多加了个几百升的大油箱,好歹也算是改装车了吧。
傍晚时分,到达了著名的“老姆登村”。老姆登村位于怒江州福贡县,是怒江大峡谷中一个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白族(勒麦)杂居的村寨,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特色怒族旅游村寨。“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 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
我们的客栈一如既往的好,推开窗户就是风景。
赵老师的把角房间更夸张,3 x 90 = 270度的无敌视野。
在门口标语箱的映衬下,二楼的丁老师还在忙着拍祖国的大好河山。
“人喜欢来的地方”是有原因的,老姆登村有一座建在悬崖边上红白相间的房子,那就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教堂,这种乡村教堂的朴素和自然,真的会让人心静如水。
暮色苍茫,鲜红的国旗在群山的衬托下迎风飘扬。
我们在“人喜欢来的地方”待了整整一天,围着这张饭桌,早中晚吃了三顿。这小矮凳加上两层能旋转的竹质矮桌,非常农家,非常舒适。
客栈的大姐性格爽快,手脚麻利,做得一手好菜。这里所有食材都是就地取材,一盆土鸡汤味道好到让人怀疑人生。
客栈的装饰一如既往的有情有调,既不夸张,也不落俗套。
“老姆登村”名声远扬,村里面早已经大大小小开了许许多多的客栈,这家“假老外客栈”真是直击某人要害。
第二天一早,我们这一车老的和更老的同学们,浩浩荡荡来到山顶看日出。看不看得见不重要,重在扎堆和参与。
今早的云层很低,仅仅比山峰高一点点。虽然日出的效果是不能指望了,但附近盘旋的山道,远处的村落,以及更远处的怒江大峡谷,确是清晰可见,很难得的高度和角度,也是不虚此行。
在往回走的路上,可以俯览老姆登村全貌。村中心的山顶湖泊--龙潭,龙潭边上的教堂,远处山坡上的九曲十八弯的公路,还有被埋在云层里面更远处的笔架山峰。
我们的客栈就坐落龙潭的左上角,教堂的正门外,位置可畏得天独厚。
从山顶的茶园,随便捡一条小路就可以回到半山的村里。这路边随手捡的竹筒猜应该是打通竹节做水管的吧,纯天然的环保材料。
今天是安排下午才从村里出发,上午是难得的清闲,大家索性在二楼阳台摆起龙门阵,喝茶聊天看风景,潇洒自在,其乐融融。
下楼买了趟花生瓜子,发现在空无一人的小卖部里捡好了东西后,需要扯脖子大喊几嗓子,小店的老板娘才会从不知哪家转出来,笑嘻嘻地帮你结账,随后又留下无人的商店自顾自的忙去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偶尔停下忙碌的脚步,到乡村中寻找现实中的美丽,也许不经意间便会收获春暖花开。
午饭后,沿着新修的山间公路,不一会儿来到了知子罗。知子罗位于老姆登上方3公里左右,曾经是怒江州州府旧址,后地质学家判定知子罗地区极易产生山体滑坡,故将州府搬迁至六库,这里便被称为“废城”。
知子罗的所有建筑、街道都保持着六七十年代模样,也被称为“记忆之城”。走在“记忆之城”的街道上,就像“穿越”回了那个红色的年代,墙上到处是毛主席头像,各种那个年代的标语。
这里所有建筑都保持不变,现在虽然分给村民居住,但不能改建,特别有年代感。游人只有看到的其它这些现代标记,才能仿佛一下又回到了当下。
下午,在回六库的路上。大家还顺手感受了一把传统的过江溜索。据说老百姓运个牲口啥的,也是这么五花大绑一下,扔过去就行,几十年来居然从没出过事故。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会觉得回程比去的时候要快很多。没多久,我们就又回到了六库县城。现在的州府和过去的知子罗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秘境怒江,户外天堂。这几天正在举办划艇比赛,大街上有不少如假包换的外国人走来走去,都是运动员来的。
在江边我们发现了一家店的酸奶非常好喝,来回都要买几杯。
晚餐是土鸡火锅,味道自然没得说。
天道酬勤,我们这一路,确实吃得非常勤快,非常对得起自己的胃。
和来的时候不同,这次住的是江边上的“爱上怒江”,也是很好。
这里干净舒适,还有免费的云南少数民族服装,供大家摆拍用,很是贴心。
室内的茶具,更是非常应景,真想搞一套带回去,我端着这么个茶杯在办公室是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