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心灵成长类书籍,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去年,当时这本书对我的震撼很大。很多观点对我的认知都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如今再次回头阅读,仍然感到获益匪浅。本书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而对我冲击最大的是第一部分的“自律”和第二部分“爱”。
而今天的读书笔记也主要讲述对我冲击最大的这两个部分中的第一部分“自律”。
在本书第一部分“自律”这一章节,开篇第一句话“人生苦难重重”就对我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记得当时看到这句话,第一反应是:这是什么鬼的畅销书啊,怎么一开始就给人泼冷水啊!但是看到后面作者的解释“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会释然,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这就告诉我们,正视问题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前提。很多时候,对于突然降临的天灾人祸,很多人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之中,无发自拔。因为他们心目中的人生是美好的,然而现实的苦难却与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一些人无法正视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以至于处于崩溃的边缘。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接受“人生苦难重重”这个观点,在心理上怎会形成如此反差,也自然不会一蹶不振、陷入绝境了。
那既然人生苦难重重,我们又如何才能走向心智成熟,踏上那条少有人走的路呢?
那就是要解决人生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
如何才能解决人生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呢?
作者提出了方法,那就是“自律”。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通过自律,在面对问题时,我们才会变得坚定不移,并能从痛苦中获取智慧。我们要求自己和孩子自律,其实就是在培养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律呢?如何才能通过自律消除人生的痛苦呢?简单地说,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1、自律的第一个原则:延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我们需要选择的最优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要推迟满足感,我觉得这部机可以锻炼和提升我们的自控能力,还能是我们避免拖延,将麻烦和困难的事情及时处理掉,接下来就会顺风顺水。
从另一个角度看,任何一种感受都有其对立面,没有苦,就没有甜;没有失败,那何谓成功;没有简单,复杂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只一味的追求享受,人们对于这种享受的快感就会逐渐降低,这样又会促使人们去寻求更大的刺激,这种不节制最终导致欲壑难填。所以只有先经历痛苦,那随后而来的些许甘甜才使我们有酣畅淋漓之感。
书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位30岁的财务专家来作者这里就诊,而很长一段时间,作者一直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次偶然机会,作者问她是否喜欢吃蛋糕,得知这位女士在吃蛋糕的时候总是先把奶油吃掉,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她没能正确的设定好快乐与痛苦的顺序,没能做的先苦后甜,推迟满足感,所以才不可避免的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推迟满足感是做到自律的首要原则,我们需要将这个原则内化为一种习惯,成为自己的一种常态,才能从容的走好这一路。
2、自律的第二个原则:承担责任
不能及时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心中,阻碍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正视问题,而是选择逃避。他们不明白,面对自己的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对问题避之唯恐不及,认为“这不是我的问题”,肯定于事无补;指望别人解决自己的问题,也不是明智之举。唯一的办法——我们应该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自己来解决!”
作者在书中也举了两个例子,作者作为一名心理医生随美军驻扎在冲绳岛,很多生活面临重大问题而前来咨询的美国军官和士兵都有严重的逃避问题的倾向。他们从未问过自己生活为什么会过程这样,原因是什么?自己真正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当责任感出现问题时,就会出现两个极端,有时候,不管是遇到什么问题,一些人总是将其归咎为自己的原因,常常把“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本不应该”挂在嘴边。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觉得自己能力不及他人,不够资格,因而缺少勇气和个性,总是做出错误的判断。
而另一些人在面临一些问题时,总是认为是别人的错,常常说“我不能”、“我不可能”、“我不得不”,似乎他们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的行为完全是迫于外界压力的无奈之举。他们缺少自主判断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作者在这一节,讲述了两种心理疾病。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
作者认为:“求助于心理医生的大多数人,所患的不是神经官能症,就是人格失调症。它们都是责任感出现问题所致,但表现症状却彼此相反: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人格失调症患者则不愿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与外界发生矛盾时,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则把错误归咎于旁人。”
美国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有句名言:“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其实,这句话是对我们所有人说的。当孩子不能正视解决自己的问题,就会成为家庭的问题,当一个个家庭出现问题不能正视解决,就会成为社会的问题。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处于与身边的人建立的关系网中,如果你不能独立面对并解决自己的问题,你就会成为与你有交集的人们眼中的问题。
我们必须完全自愿和主动地去进行反反复复的自我审视,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做到自律,收获幸福。
3、自律的第三个原则:尊重事实
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虚假与事实是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虚假、错觉和幻想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才能了解人生的地形、地貌和沟壑,指引自己的道路。如果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如果地图信息失真,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这里作者引入了“人生地图”这一概念,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顺利行进,我们需要努力绘制自己的地图。我们的努力程度越高,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但是很多人不愿意付出这种努力,他们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故步自封。有的人一过完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他们原来那种狭小、模糊、粗略而又肤浅的人生地图会导致对现实的认知过于狭隘和偏激。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不断的修订和更新自己的人生地图,这样才能忠于事实,完善自我。
另外作者还提到“移情”这一概念,这是我想到“同理心”一词,然而两者却截然不同。后者是指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处境,来切人体察他人的感受。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与人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而对于前者,作者称之为“过时的人生地图”,进而做出这样定义: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做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尽管这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环境。
很多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毫无情感的事物,于是就有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千古传唱的诗句。
有时我在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严格自律,我们自然会过得更加理性,但生活是否会变得些许的单调与乏味。因为会少了很多多愁善感的作家与哲学家,所以也会少了很多的创作和对人生的感悟。所以我认为更理性的社会对于人类的文化创作与延续并非是一件好事。
4、自律的第四个原则:保持平衡
有时候,有些原则需要我们灵活的去遵守,并非死板的一味去执行。这个“灵活”就体现了平衡的原则。先贤给我们留下一句话:“过犹不及。”就是告诫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坚持什么原则,都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达到一种平衡。
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看看有多少人把生活过得一团糟,我们就知道自律并非易事,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有时我们需要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需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需要学会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把眼光放远,同时又要尽可能过好当前的生活。换句话说,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我称之为“保持平衡”,这也是自律的第四条原则。
有时一味地迁就别人,做一个老好人并不一定受大家的欢迎。甚至会成为很多人讨厌的对象。当某个人、某件事令我们伤心和失望时,我们就会生气。要正常地生活,生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击方式。从来不会生气的人,注定终生遭受欺凌和压制。必要时候的生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生存。另一方面,我们受到侵犯,不见得是侵犯者对我们怀有敌意。有时候,即便他们果真有意而为,我们也要适当约束情绪,因为正面冲突只会使处境更加不利。
尊重事实,追求诚实为己任,有时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
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一些不该承担的责任。
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着眼长远的同时,也要过好当下的生活。
有时保持平衡就是坚守一份兼容并包的精神,作者认为:“兼容并包的道理在于,你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多。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放弃的痛苦是死亡的痛苦,但是旧事物的死亡带来的是新事物的诞生。死亡的痛苦与诞生的痛苦是同一回事。生与死,好比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要建立新的观念与理论,旧有的观念与理论就必须死去。”
坚守平衡原则,才能使我们在人生中经历痛苦之时也不忘奖励自己一份甘甜,这样才能走的更远。
这是《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关于“自律”内容,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认知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所以添加了一些个人的浅陋见解,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也强烈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