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农历大年初二,阳光正好,借着回家探亲的时间,提前预约,到新建的开封博物馆逛了一圈,足足逛了一上午。北宋古韵,历久弥新,墨宝版画,绚丽多彩,汴绣勾栏,雅俗共赏,文人豪杰,慷慨激昂……到此一游,收获满满。
外观来看,开封博物馆就像是小型鎏金宫殿,下宽上窄的琉璃墙体,淡黄色的瓷片错落有序,就像黄河鲤鱼的鳞片一般,在太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郑开大道上独树一帜的存在,看到这里,谁不想进去看看呢?我就是被这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过去了,尤其是馆外的五个大字“开封博物馆”,引人注目,前缀的“開”字像是个象形图案,更有“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的含义,开门迎八方客,彰显河南中原的热情好客。
进入博物馆内,犹如进入一个巨大的金字塔,一层显得最宽广,巨大的弧形越走越宽,感觉像走不完一样,每走几步就有展厅,里面的古物摆放在展柜里面,透过玻璃仔细看着,都是没有见过的新鲜事物,门外汉根本看不出什么门路,只能通过上面的介绍进行了解,文物越来越多,这得看多久,于是我拿出手机哐哐一顿拍,先拍上回去再细看,一路走来,跟着别人家的导游也听了不少,果然听比看轻松多了,跟着学习到不少历史知识。
在一层靠近出口的位置,我不知不觉走进了宋朝墓碑展厅,并没有那么可怕,都是一些刻着墓志铭的石头,上面刻下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但看出来的文字轮廓仍是那么工整,用手还能摸到石碑上斑驳的沟壑,都是楔刻出来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毅力和耐心。一篇墓志铭刻满整个石碑,至少得用上几天时间,甚至更长,看着楔刻匠人凿石的过程,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精心雕琢每一个石头,用文字赋予它最大的价值。真是“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
接下来就是很有看点的一个展厅,就是非遗朱仙镇木版年画,用刀起刀落镌刻时代记忆,刀与木的碰撞,把“年味儿”刻在了木板上;墨与纸的交融,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传达着人们对生命的追问、对文化的传承。我在这个展厅看得时间最久,被木版年画栩栩如生的形象吸引着,脑袋里还回响着儿时的童谣“大鲤鱼,胖娃娃……”。我每到一处,都把木版年画拍了下来,那年画的形象似曾相识,尤其是“对花枪”“九龙山”“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碰到喜欢的就可劲收藏,我只知道木版年画有三道工序,起稿、雕版、印刷,想要做出优质的雕刻,需要手工艺人日复一日地练习,揣摩透每一刀落下的角度、力度,在毫厘之间见功夫。穿过时间的长河,朱仙镇木版年画带着手艺人的温度,成为人们最温暖的年画记忆。
与木版年画年能够媲美的也只有非遗汴绣了,也叫“宋绣”,尽管我只拍了四张照片,但仍然无法阻挡我对汴绣的喜爱,通过观赏《五牛图》《九歌图》《群仙赐福》等汴绣作品,就可以想象到北宋汴绣鼎盛时期享有“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的盛誉,花鸟飞虫、飞禽走兽、山水楼阁等传统题材,都能绣出逼真传神的模样,用针线勾勒出一幅幅跃然纸上的形象,将美具象化了,真是感叹这针法的技艺精巧,能够欣赏一下就是很幸福的事了,不虚此行!
不知不觉间,博物馆的游客越来越多,都来享受这过年期间难得的自由时光了,我是转了一个又一个展厅,手机上拍得照片越来越多,第一次觉得逛博物馆照片拍得不够。在北宋的勾栏瓦舍展厅里,我循着宋人的脚步,放飞一下自我,跟着船夫在汴河逛了一圈,下了船沿街灯火通明,似有过年的气氛,绕过拥挤的人群,在客舍低头的那一刻,两个宋人正在对弈,黑子棋手神情自若,仿佛胜利就在眼前,白子棋手棋子刚一落下,我就被一阵呼啸而过地蹴鞠声吸引过去,我伸出右脚,却被对面蹴鞠高手无意踢了一下,伤了脚踝只得作罢,前面正是药铺,我找老板娘称了八钱药材,然后用闲碎银两在茶馆点了一杯龙团胜雪茶,饮完恰巧看到街市东南角有一食店,看着老板热情好客,我点了十五个元宵,就在这里过一个团圆年吧,原来食店老板刚到街口用一篮子辣椒换了一篮子葡萄,税务所的官员还免了兑换税,说过年期间都不容易,就等着喝食店老板儿子的喜酒了……
上面幻想出来的情节是不是很熟悉,就是看到张择端画作《清明上河图》的感想,这只是精彩一隅,到了这个展厅,从图卷打开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拿起手机开始做梦了,多余的话无需多说,只需跟着这支墨笔,一起领略北宋都城汴京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那真实的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差。有众多元素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当,错落有致,就像是看一张流动的水墨画一样,让人震撼不已!
逛完开封博物馆后,才发现博物馆是一个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的最佳去处,这让我对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了更深地执念,下一站走起!期待这次博物馆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