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个英雄倍出的时代,大家对三国的故事应该都比较熟悉,什么桃园结义、空城计、千里走单骑、草船借箭等故事应该都是耳熟能详的了。
大家对三国故事的熟悉,大多应该是通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了解的,或者是通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衍生的戏曲、评书、电视剧乃至小人书等形式接触的。
《三国演义》做为四大名著之一,故事情节非常精彩。可它毕竟是一部小说,大家都知道,凡是小说那是肯定得有点虚构的,虽然《三国演义》号称“七分史实,三分虚构”,这里的三分虚构就让人十分好奇了,到底哪些是真的史实,哪些是虚构的呢。
我就是这么个好奇心极强的人,本着“读书人的好奇不能算好奇,那叫求知欲。”的这一伟大想法,我就开始琢磨着搞一套三国的史书来看看。既然《三国演义》又叫《三国志通俗演义》,那就弄他一套《三国志》吧。
既然已经要开整,那就先了解一下,《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即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
这书更有意思的是,陈寿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在材料的取舍上十分严谨。只把他认为可靠的史料纳入书中。所以《三国志》记事比较简略。后来由裴松之做了补注。裴注的最大特点,就是广采博引,极大地丰富了原书的内容。
所以读《三国志》时,一定要把裴松之的注文当作正文来读。这也使得比如中华书局版的绿皮普及文库系列中,本来都是把注释删掉的原文版本。唯《三国志》比较特殊,保留了裴注。当然,这是我后来才了解的,买书之前我是不知道的。
因为之前看完了评注版的《史记》,又觉得对三国这段历史也算比较熟悉了,买书的时候,就没考虑译文和注释之类的。想着哪个便宜来哪个,那就还是选岳麓吧。
选中这套书的原因是因为便宜,对,便宜。而且也是带有裴注的版本,岳麓的书其实除去一些小缺点,还是可以的,至少内容上来说不会太多错误。很适合普通爱好者选择。
这套书外封很有岳麓特色,反正就是怎么土怎么来,一般来说不要太在意就行了。内封就很漂亮了,压纹封面上书名是烫金的,看着非常舒服。
内页使用的貌似是轻型纸,反正挺粗糙的,比较差。当然用纸一般也是岳麓的一个特色,毕竟书价便宜,得控制成本。
这套书号称“图文珍藏本”,要我说这完全是鸡肋,一是排版上会有点乱,插入的配图影响阅读。二是此书是双色印刷,用纸又粗糙,所以配图很多都是一片模糊看不清。最离谱的是地图,因为线条都是一个颜色的,你根本分不清哪条线是哪一方的。
我还特意上网上查了一下,也有搜索到一模一样的地图,但是网上是彩色的,各方的线条都是用颜色区分的,此书中应该是拿来直接用了,一变单色印刷后都一个颜色,这谁能分得清啊。
不管怎么样,书是买来了,凭借读《史记》时候积累的可怜一些文言知识,再加上一部手机,一支铅笔,随看随查,再记到书上。也算囫囵吞枣的啃下来了。
说实话,看了《三国志》后,发现演义中很多经典的情节居然都是虚构的,刘关张虽亲如兄弟,却并没有结义。诸葛军师也并没有那么神通广大。看过之后,失落还是有一些的。可能,真实的历史就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