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篇第十九」23
【原文】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译文】
叔孙武叔告诉朝中诸大夫说:“子贡胜过仲尼。”子服景伯将此言转告给子贡。子贡说:“这就好比宗庙的围墙。我的围墙只有齐肩高,在墙外就能发现里面房舍之好;而我老师的围墙却有数人高,若找不到门径进去,就见不到里面的宗庙之美、房舍之盛。能找到门径的人或许太少了!无怪乎叔孙武叔会那样说啊。”
【注释】
“叔孙武叔”,姬姓,名州仇,谥号武,三桓中的叔氏第八代宗主,世袭鲁国卿位。孔子隳三都时,叔孙武叔最先响应,但后来又跟随三桓中的孟孙和季孙共同抵制隳三都,致使行动失败。
“语”,音“玉”,告诉,使知道。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门十哲”言语科弟子,小孔子31岁。曾任鲁、卫之相,办事通达,善经商之道。后文的“赐”即子贡自称其名。
“贤”,胜过、超过。如韩愈《师说》中的“师不必贤于弟子”。
“仲尼”,孔子的字。
“子服景伯”,鲁国大夫。姬姓,子服氏,名何,谥号“景”,爵位“伯”。
“宫”,即后文之“宗庙”。古时奉祀祖先的宫室。如《诗·召南》中的“于以用之,公侯之宮”。有注解认为“宫”即指“墙”,今不从。
“窥见”,看出、察见。
“室家”,此处指房舍、宅院。
“夫子”,古时对卿大夫的尊称。前一处指孔子,后一处指叔孙武叔。
“仞”,音“认”,周制八尺。一说七尺,一说五尺六寸。约有一人高。
“百官”,此处指房舍众多。“百”,言其多;“官”通“馆”,房舍、馆舍。
“富”,多、丰盛。
“夫子之云”,指叔孙武叔所说的话。“云”,说话、引文。
“不亦”,用在谓语之前,常用于表肯定意思的反问句,句末多有"乎"字。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宜”,当然、无怪。
【评析】
叔孙武叔认为子贡之贤胜过孔子,这颇似近现代的崇洋而贬儒。但子贡自认远不及孔子。他只用了一个“宫墙”的比喻,就极为形象贴切地说明了孔子之道的伟大,其思想之光辉,内涵之丰富,非“不得其门而入”者之所能见。的确不愧是语言大师。
颜回的修为境界,在孔门弟子中首屈一指。孔子曾称赞他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6.7)。颜回悟性极高,连孔子也自叹“弗如”。子贡说自己可“闻一以知二”,而颜回则能“闻一以知十”(5.9)。颜回曾感叹孔子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9.11),并且“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矣”。像颜回那样的人物,都自认用尽才智,也难以极尽孔子之道,可见子贡的“譬之宫墙”并非谦虚之言,而是发自内心的赞叹。
孔子之学,就是儒家的“宫墙”。凡未得其门而入者,便不得见大道之仁。那些盲目尊崇西学而贬斥孔子者,不是正如叔孙武叔一样见识浅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