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初中生在进入到高中学习之后会出现这么一个普遍的现象:本来初中成绩好的,到了高中就下去了。本来初中成绩一般,到了高中却上去了。这样的情况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那是因为什么样的因素导致了这样“高一现象”的出现呢?
首先我们会发现,升入高中之后成绩起伏变化最大的科目在于理科。这些成绩的起伏变化并不会考虑之前的成绩表现,也就是说即使初中在物理化学以及数学上表现有优势,到了高中缺不一定能够保持。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会发现,高中这些科目的学习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能力,想象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所以通过脑科学的研究发现,高中的学习任务特别需要右前脑的功能,而想象和举一反三也是属于右前脑的功能。所以当学生出现类似的偏科现象时,就需要特别注意在高中通过选科的方式来进行扬长避短。
在高一下半学期,学生选科是非常关键的重大抉择。随着现在新高考政策的推行,取消了过去一贯的文理选科制度,变成六/七选三,这样的转变除了增加选择的难度以外,还会限制今后填报志愿所能选择的专业数量。所以对于正确选报科目,做出最合理的决策也就变得格外的重要。
传统的选科评估在科目选择上对于能力的探知并不充分,而在面对有些情况时也容易显得模棱两可不够清晰。但是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能够从能力层面出发更加直观的去评估在学业上的优势和潜力。
就政治历史等文科而言,学习需要的基础在于左颞机械记忆,能够有很好的牢记知识概念以及历史年代等知识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左前脑的书面阅读和写作能力。
而针对物理化学等理科而言,学习需要的基础在于右颞情景记忆,通过对知识概念的理解而进行灵活的越用,与此同时,配合右前脑的想象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处理一些抽象概念。
当然也有一些学霸型的人物是属于文理通吃,什么都能学的好的,一般这样的学生都是属于整个全脑和两颞记忆都均衡发展的,这部分的人只占小部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依旧会存在学科上的优势和劣势。而选科最重要的就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