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了两篇文章,惊到了我,不知道怎么办了。
第一篇关于对一个知名教授的理念不太认可的文章。仔细一看,里面的观点也确实言之有理。从人性本身的角度出发,也果真如是。能颠覆专家的思维和理念,的确需要非凡的能力和积累,并形成了自我的思想体系。
现在的我则一片茫然,不知该认同谁的观点。
另一篇是关于河北衡水中学的例子。我们知道,衡中是全国名校,是清华北大学子的摇篮,能上这所学校,就相当于挤进了多半个重点大学。但殊不知,无数的人出了这所学校再也不想回来了。许多孩子自述,学校严格规定,大便三分钟,小便一分钟。睡觉翻个身都要扣分,腿抽筋摸腿也要扣分。虽然分提高了,进了清华北大,但对孩子造成的人格的缺失却需要用一生来疗愈。所以,作者说,如果他有孩子,绝对不会把他送到衡水中学。
看完这两篇文章后,我满满的困惑,困惑育儿的多元性真的有待我去甄别,去充分地学习与实践,才能选出自己认为最适用的方法。
回想起来看过的育儿书籍中,尹建莉老师的方法最具有人性化和实用性。既尊重了健康人格发展的理念,提升了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又让孩子在自我成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尊重了孩子的需求,而且适应了当前社会所需要人才,在尹老师的教育引导中受益颇深。
另一个是梁小玲老师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实践的运用。心理与教育的结合,这是我们当前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一个人首先是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优秀的人。其中的健康必须有健康的人格,向上的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而这些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实践 。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提出的助益性关系的三个明显特征:真诚透明,无条件接纳和共情理解,真的是我们教育中最重要的法宝。它不仅适合于育儿,更适合于各种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同学关系等只是所有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缩影。
所以,我们应该先做到: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先处理关系,再处理其他。
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家长应该先做好自己,自己首先要正向积极有活力,这样才会有这样的孩子。也就是说,“想要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变成那样的人!”
另外,昨天重温了韩国智光大师的《妈妈课》,里面的理念与他们的不谋而合。在所有的育儿关系中,尤其是妈妈,一定要先做好自己才能影响别人。智光大师平静的话语告诉我们,一个人健康的成长才是人活着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成绩,名利不足一提。
这本书之前就给我满满的动力,里面提倡的守护之爱和冷静之爱,给我吃了一剂镇定剂。每一次读时,都会感受到强大的力量,感觉所有育儿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什么都不是事了,可能这就是大师从容的力量,镇定的力量。
这种力量需要我们常有,只有这样,才会有益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