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你没有披肩,我没有灵魂。”
— 三毛《滚滚红尘》
《滚滚红尘》,是三毛所著的中文剧本,讲述的是抗战时期女作家沈韶华和为日本人办事的章能才之间的爱情纠葛。
此剧本在1990年被导演严浩改编成电影,由林青霞,秦汉,张曼玉主演,电影播出后,反响强烈,获奖无数,这部电影也是林青霞和秦汉的定情之作。
为爱奋不顾身的女子遇到“别有用心”的男人
《滚滚红尘》的背景是战乱的旧上海,韶华家世优越,母亲去世的早,父亲专横,继母跋扈。还在上学的韶华和男同学相恋遭遇父亲反对,被锁在家里不允许外出,她绝食反抗甚至割腕自杀都无济于事,无助到绝望。
父亲去世后,她终于得以离家独居,以写作为生。章能才是韶华的读者,爱慕她的才华,先是写信诉说崇拜之意,后登门拜访。章能才成熟、儒雅、稳重、体贴,他懂韶华“没有安全感”的少女心,很快两人就相恋了。
韶华知道章能才是“汉奸”,但是她不在乎。有一次好朋友月凤愤怒地问她:“章能才究竟是什么人?”她回答:“我男人。” 面对爱情,韶华是纯粹的,她什么都不在乎,只要爱情。
抗日战争结束,章能才逃跑了,留下韶华一人去承受左邻右舍的冷嘲热讽。当韶华历经波折找到藏匿的章能才,要与他相依为命的时候,却发现章能才已和另一个女人生活在一起。
韶华伤心欲绝,她烧掉了两人的结婚贴,离开了。时局动荡,好朋友月凤追随男朋友搞学生运动,被国民党警察杀掉,唯余韶华在这艰难的岁月里艰难前行。
不久后穷困潦倒的章能才再次回到上海,他知道了韶华因为自己的缘故受了很多苦,自觉无颜见她。然而冥冥之中命运却安排了两人的相遇。
韶华与帮助过她多次的余老板在豪华餐厅吃饭的时候,不经意的抬头看见了满脸胡须、穷困潦倒的章能才,二人在大街上相拥而泣。
解放战争后期,国军节节败退,上海弥漫着恐慌气息。余老板花重金买到了两张逃离的船票,将其中一张给了沈韶华,约好第二天一起走。韶华却已想好,她把船票给了章能才,当船开走的那刹那章能才才发现韶华只有这一张船票。
四十年后,章能才回到大陆,寻找韶华。那时韶华已死,只留下一本小说《白玉兰》。
张爱玲像极了韶华,胡兰成却不如章能才
张爱玲是民国有名的才女,她的小说被发表在民国各大报刊,读者无数。胡兰成便是她的读者之一,他成熟知趣,阅历深厚,能看出这位才气逼人的年轻女作家心中所思所想。
胡兰成为汪伪政府做事,是众所周知的“汉奸”,但是张爱玲不在乎,她和韶华一样需要的只有爱情和“安全感”。23岁的张爱玲毅然决然嫁给了二婚同时和其他女人暧昧不断的胡兰成。
“见了他,她变的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是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爱情寄语,她为爱情付出了所有,包括自尊。
无底线付出的爱情总是不长久的,汪伪政府倒台后,胡兰成远走避祸,那时胡相当拮据,全靠张爱玲的稿费接济度日。
花心的男人无论到何时都改不了偷腥,当张爱玲费劲波折找到胡兰成时,发现他早已跟别的女人好上了。
深感绝望的张爱玲带着愤怒离去,但她还是寄钱给胡兰成,留给他两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她的尊严让她离开,可爱过的心却怕他过的不好。就像书里的韶华,自己留下面对动荡的环境,把唯一的船票给了章能才。
爱一个人是爱他本身,还是别的?
无论是书中的韶华或者是现实里的张爱玲,她们都是爱情至上的女人,爱情在她们心里是纯粹的,爱了就全力以赴,那管他是与非,对与错。
就像飞蛾扑火,遍体鳞伤后也不想回头,深陷在过去的甜蜜里无法自拔。
旁观者会用清透的眼光理智的去分析,“这样的爱情不值得”,是很多人看完她们故事后的感概。然后爱情有时候真没什么道理可言,深陷其中的人是无法理性地去权衡利弊的。
《滚滚红尘》里三毛讲述了两对爱情,除了韶华和章能才,还有月凤和她的革命者男友。一开始月凤投奔韶华因为她男朋友死活要搞革命,给不了她安稳的生活,她说自己放弃爱情了。
但是最后她还是跟着男朋友去搞地下党活动了,韶华拦她也拦不住。月凤并不是热血革命者,最后却死在了革命的路上,为什么,只因为爱情和爱人的理想。
三毛在书中阐述了一个想法:爱情,究竟是男女私事,还是建立在政治和社会道德至上的次要品?爱一个人,是爱他本身,还是他的身份、地位?
当月凤得知章能才是汉奸的时候指责韶华,韶华的答案是:他是我男人。这是韶华的回答,也是月凤的,更是三毛给出的答案。
end
我是lemon青柠檬,90后女程序员,喜欢阅读、旅行、写字。 更多游记、书评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lemon青柠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