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

班会课设计补充(环节二至环节四)

环节二:情——情感共鸣,激发内驱力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案例和情感互动,让学生感受到理想信念的感召力,激发对理想的向往与责任感。

**活动1:时空对话

请完成后面的三个环节以及班会反思和拓展

DeepSeek-R1满血版 回答完成

深度思考完成 用时16秒

以下是完整的班会课设计,包含后续环节及反思拓展内容:

环节二:情

活动1:跨越时空的对话

内容:播放视频《如果信念有颜色》——展示邓稼先、黄文秀等不同时代青年坚守理想的故事。播放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视频中的人物撰写一封「回信」,内容包含:

你想对他们说的话

他们的信念对你理想的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具象化的人物故事激发情感共鸣,让学生理解理想信念的传承性,唤醒对崇高精神的向往。

活动2:理想温度计

内容:发放「理想温度卡」,学生匿名写下自己曾因挫折动摇理想的经历(如考试失利、被否定等),投入班级「理想信箱」。随机抽取3-5张卡片,全班共同讨论应对方法,教师总结「抗挫四法」:

分解目标法:将大理想拆解为可完成的小步骤

榜样激励法:从历史/现实人物中汲取力量

场景代入法:想象十年后回看当下困难

社会支持法:主动寻求师长、同伴的帮助

设计意图:直面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通过同伴互助增强抗挫折能力,提供可操作的心理调节工具。

环节三:意

活动1:长征盲盒挑战

内容:设置4个模拟长征情境的「信念盲盒任务」(如:用报纸搭承重结构象征「强渡大渡河」、蒙眼穿越障碍象征「过草地」),小组需在10分钟内合作完成挑战并回答:

任务中最需要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这种品质如何帮助你实现理想?

设计意图:通过具身认知体验强化意志力,将抽象信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策略。

活动2:理想基因检测

内容:发放「理想基因卡」,列出20项能力/品质(如坚持力、创新力、共情力等),学生选择3项自己最需培养的「理想基因」,并写下本学期提升计划。优秀案例将录入班级「理想成长档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视自身短板,将宏大理想落地为可衡量的自我提升指标。

环节四:行

活动1:理想坐标系

内容:绘制「个人-国家」双轴坐标系(横轴:个人兴趣/特长,纵轴:国家战略需求),学生标注自己的理想坐标点。展示「北斗芯片研发」「非遗数字化保护」等典型案例,讨论如何让个人坐标更贴近国家轴线。

设计意图:打破理想「独善其身」的局限,建立「小我」与「大我」的联结认知。

活动2:理想行动派

内容:发放「三年理想行动卡」,要求:

明确理想对应的大学专业/职业方向

列出高一到高三每学期需完成的3项关键任务

设计专属「理想进度条」(如阅读量、志愿服务时长等可视化指标)

教师提供「国家急需人才领域清单」作为参考,优秀计划将张贴于班级「理想启航墙」。

设计意图:将抽象理想转化为可执行的路径图,强化持续行动的内驱力。

活动延伸

理想田野调查:周末采访身边职业者(如社区医生、工程师),完成《理想照进现实》访谈报告

班级理想银行:设立「时间货币」制度,学生通过完成学习/公益任务积累「理想币」,学期末兑换研学机会

给2035年的自己:录制3分钟理想宣言视频,存入班级云盘,高考前重启观看

班会反思

成效

双轴坐标系活动有效破解了学生「想报效国家但不知如何下手」的困惑

匿名「理想温度卡」让心理疏导更贴近真实学情

不足

长征盲盒挑战的时间把控需优化,部分小组因任务超时未能充分反思

对「国家战略需求」的解读可增加航天育种、深海探测等前沿领域案例

改进方向

开发「理想能量包」微信小程序,实现行动卡数字化追踪

邀请大学思政教师开展「理想专业匹配度」专题讲座

此设计通过「认知唤醒-情感共鸣-意志锤炼-行动落地」的闭环逻辑,将理想信念教育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持续的成长系统,既呼应二十大「治理现代化」要求,又契合高中生具象化学习特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