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起大早写了篇《感恩父母,常回家看看》,赶在上午回老家之前发了出去。到现在为止头条机器推荐了2.3万,阅读量239,很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首先没想到的是阅读量这么低居然推荐的量这么大,区区两万之数和那些动辄几十上百万的大神们比起来很有些微不足道。但对我这资深草根来说,推荐量过万就很满足了,现在居然过了2万,真的有点出乎意料呢。听说头条的机器人认文不认人,推荐时只以文章论短长。这个推荐量说明我的文章马马虎虎还过得去,得到了推荐机器人的认可。自感此文立意、构思、表达用笔、语言语感还凑合,只是时间匆匆没来得及修改,写完即发瑕疵难免。
第二个没想到的是阅读量那么低。论理机器人推荐了这么多,按百分之十的打开率也应该有两千以上的阅读量,可现在只有二百多的阅读量,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读者根本没有点击阅读,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元旦,回老家,看望父母,感恩父母都是人之常情的东西,文章很接地气啊。标题通俗易懂意义深刻。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些精华之语看到的人都应该深品细思啊。文章配图也很恰当,由图到文由文到图功夫深深深几许啊。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此文都值得一读必须一读,老人给孩子们看,孩子们给自己的孩子看。感动于一种精神,感恩于一种情怀!
不是机器的问题,不是作者的问题,难道是读者的问题?读者似乎很无辜,我的手机我做主,我爱看啥就看啥,爱咋咋地!看来问题的症结在于读者的兴趣问题。也就是说在不违规的前提下得读者眼球,对读者口味者得天下!文章好未必有人欣赏,阅读量超高的未必是好文,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时间碎片化,知识碎片化,人际关系,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完全融合到一起。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压力大大。手机阅读的目的主要是消遣时间和自我减压自我放松。很正统的,说教类的文章不大应景,相当多的人们不喜欢看,因此快餐文化,流俗文化大行其道。
几乎所有媒体的内容都是根据人性来设计的,越是娱乐的,荒诞的,隐私的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各路自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这种趋势更加明和强烈了。看看各个平台上的所谓爆文,看看那些龌龊不堪的所谓热点,看看为了几个点击量就编故事甚至自戴绿帽的那些人。就能明白上面的话是多么的有道理了。
前段时间“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我心血来潮追过几篇小热点。推荐量和点击率比“正统文”高很多,很是兴奋了一阵子。做人要有底线,君子求爆,取之有道,不能做无原则损节操的事。
脱俗的文章没有量,孤芳自赏不大好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大多数会不知后事如何。向现实低头,加入流俗的滚滚红尘则前路宽广,大有有心想事成的可能。在互联网文学中做清流还是做流俗?做清流,是一种操守,一种态度,一种选择,一种境界,但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做流俗,最终也能了却自己文学事,赢得金银与盛名,反正就是那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