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会提出一些让我们啼笑皆非的问题, 但这些问题有时也发人深省。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坚持阅读的话题
在这个日子里又一次被大家提及,
“放下手机拿起书本”这句响亮的口号背后
其实是对阅读现状满满的焦虑。
近些年一些实体书店在悄然关门,
读书在淡出我们的视野吗?
一次和一位老师聊天,他刚刚下课,满腹委屈和抱怨:他讲课讲的筋疲力尽,却总有一些孩子在那儿全神贯注的玩儿手机游戏。他说,好吧,我也是从孩子时代过来的,哪个时代没有上课走神的孩子呢,可是我们那会儿即便不听讲,也是在看课外书啊,现在的孩子哪儿有看课外书的,打开手机不是在偷偷看电视剧,就是在玩儿游戏,我倒宁愿他在看课外书,哪怕没有听我讲课。我听了他的话,汗下涔涔,因为当时我带的课叫《人文原著选读》课,恰恰就是关于读书的课,要带着学生阅读人文学科的原著,让那些十八九岁的孩子捧读论语,孟子,哲学史……
分组研讨,演讲辩论,话剧小品、做游戏
为了让孩子们喜欢读书,
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有时孩子们会提出一些让我们啼笑皆非的问题,
但这些问题有时也发人深省。
有一天晚上,刚刚吃过饭,一个学生联系我,他说,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觉得书读得越多,就觉得自个儿越是什么都不知道,越无知。所以既然这样的话,那咱读书干吗呢?还不如不读书呢。这样咱还不会发现自己无知,还挺高兴的呀。
我当时觉得有点哭笑不得,我怎么回答这个孩子呢?他前面体会挺好的呀,怎么最后会得出这么一个消极的结论来呢?后来我说同学我得先祝贺你,你看我们讲个故事吧。
古希腊的时候,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个朋友,跑到德尔菲神庙去问神,说苏格拉底是不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最有智慧的人?后来神的启示说是。这个朋友就告诉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顿时就受不了了,他说我怎么可能最有智慧呢?他就找各个领域当中他认为最棒的人去讨论问题,他希望证明自己无知,结果他发现,每一个跟他讨论的人,其实都是自以为有知,真实水平都有限,后来苏格拉底得出一个结论,原来神之所以说我是最有智慧的,不是因为我最有知识,而是恰恰因为我知道自己无知。
所以我说,同学你看,你能够认识到你自己无知,你的智慧水平是不是都已经达到苏格拉底的程度了?老师都望尘莫及呀,但是你为什么会知道自己无知呢?恰恰就是你所说的,因为你通过读书,读书就是帮助我们推开智慧大门的那只手。
这个学生似懂非懂的认同了,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内心认同了,但是这个事情对我自己也是一个触动,我是在想尽办法劝导学生,但何尝对我自己不是一个激励,不是一个鞭策呢?所以我赶紧关了电视,快去读书吧。
当我们沉浸在书中的时候其实经常是快乐的
与书中人感同身受的快乐,
心有所悟的快乐,
体验别种人生的快乐,
追索真理的快乐,
获取知识的快乐。
也许世界读书日选在春天就是要告诉我们,
读一本好书的感觉如坐春风,如沐春雨。
不管什么时候,
拿起一本书来都是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