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子联合韩、魏两家,经过晋阳之战,灭了当时的晋国正卿智伯家族。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签署命令,册封晋国大夫赵籍、魏斯、韩虔为诸侯。这一年,也是《资治通鉴》的开篇之年。战国来了。
战国的到来,历史学家通常以吴破楚郢都、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作为进入战国时期的标志。但,战国之门,绝非是哪位王侯将相一脚踢开的。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以《春秋》一书的记载年限为依据。
而战国的开年,则是以《资治通鉴》的开篇之年公元前403年为依据,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止。
当然,还有其他的分法。
可见,春秋与战国,并不是此消彼长的转变,而是一种历史的递进,这中间还间隔数十年时间。易中天先生称:“战国与春秋的差别不会小于男人和女人,尽管男女都是人。”
这中间,一定有质的变化。
春秋结束而战国时期渐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尊崇的是霸主,霸主尊崇的依然是周王室。而战国不同,社会真正进入了礼崩而又乐坏的阶段,诸侯国不再尊崇周天子,而诸侯国国君也无法约束士大夫,晋君把控不住赵魏韩,齐君干脆被田氏所代。
传统的强国走向衰亡,新型大国正在崛起,攻伐不再为了争霸,攻伐的目的更是为了争夺土地与人口。
不鼓不成列、不攻半渡之兵、不重伤、不擒二毛的战争礼仪悄然远去,而火攻、水灌式的屠城杀伐日夜上演,死神悄然来临。
晋阳之战上演了“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的惨剧,长平之战、邯郸之战,更是动辄数十万人被坑杀。
比之孟子的“春秋无义战”来说,战国的战争更是令人扼腕。
从政治体制上来看,就连北方诸国也开始成王,秦国和齐国还干脆称帝,所有的公国都变成了代表王权的王国,从名号上体现了国家性质。社会体制也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社会。
周王室呢,也乱了套。
从西周到东周,平王东迁是个分水岭。东周漫长数百年,直至周朝灭亡而秦朝建立,王室王权由衰微走向衰败。至周考王时期,王室干脆分裂了,成为两个王国,一个叫东周国、一个叫西周国。
鉴于诸侯国势力的影响,在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分封其弟于河南地,建立周公国,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这是周王朝最后一次的分封,至此周王朝的土地也全部分封完毕。
有意思的是,就在各诸侯国争相称王的时候,周朝分封的国家却称为公国,连周天子也是寄居于此周公国之内。
周桓公死,其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
时间到了周赧王时期,西周国的周惠公封其小儿子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东西周分立,西周建都在河南洛阳王城内,东周建都于河南郑州西的巩义。周王室的领地内,形成了“西周”、“东周”两个小国。
好吧,天子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