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陶文瑜短篇小说集是经简书大咖蒋坤元老师文章介绍推荐才入手的新书,作家社出版,装帧质朴,格调淡雅。
除了蒋老师,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对于陶文瑜的意境小说也有独到评价:“没有精心设计,却呈现出了精致”。此外,陶先生已于2019年底离世,其工于诗词、散文而及于小说的心思,恐怕只有生前挚友与知音读者方能体会。而我,也只是那些在阴晴不定的天气、悲喜交集的情绪下,力图用若干个下午去贴近《下午》的致敬者之一。借他笔下的20世纪90年代,来回望我的似火青春,如烟过往。
《102次列车》提到的候车室,检票口,长椅,站台,都是那个时代符号般的记忆;《六楼看下去》中普通人遭遇的肉体灾难与心理负担,在现实生活中又是多么地常见;《棋道》所揭示的人性嬗变与成败感悟,更为世间孜孜不倦的名利追逐敲响了警钟。尽管还有几篇没读完,陶文瑜如诗凝练,如画晕染的文笔,以及旷达、细腻、深味的情感寄寓,已然使我顿生景仰,平添好感。
有人说,中国小说长于以事抒情、用事说理,外国小说更精于摹刻人性、探索伦常。这或许有价值文化差异的必然,又或许有以偏概全、自以为是的武断。在我看来,文瑜先生的意境小说,就有着于无声处听惊雷,水波不兴藏微澜的从容不迫与气宇轩昂。当然,他的别样气质来自于短篇小说的收放自如,来自于初涉叙事的不落窠臼,来自于谙熟诗歌的不拘一格。
我承认,推崇陶先生的小说有私心作怪。敝人自觉得散文诗歌尚算凑得来,而小说写不了、故事编不好,而他恰巧在这方面率行了开创,且饶有情致。
近来忙于报考咨询,书文有些荒淡。不知不觉中,百年庆典喧嚣而过,下半年也在红旗招展下高调开篇。暑假尚要待些时日,接下来的重心应是内修多于外联。如能沉顾于一项策划与采编事宜也不失为有益尝试,若有所思,心静则凉,倒是迎度盛夏的不错方法。
哦,对了,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