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贤治先生曾说:“真正的伟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回首20世纪,我们总会看到有一些人用光芒照耀了那个已远去的时代,同样那光芒又纵横在时间的深度里,延及了后续的一个又一个时代。他们生时便有着一颗文学心,一身不屈骨,逝后依然留存了属于自己的文骨之香。那文学心虽屡遭磨难,却从未泯灭;那不屈骨纵多受摧折,仍然挺立。“纵逝犹闻文骨香”,通过对那曾大师辈出的时代所造就的鲁迅、陈寅恪、老舍、沈从文等一批20世纪知识分子命运的探微,从其文学心、乡土情、不屈骨等多方面来记录一代知识分子合酿的那盈绕与其命运间的文骨之香。
一、一片丹心映乱世
战火将中国文化的命运与知识分子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与常人一样有着同样的肩膀,但却挑负起一般人不能承受之重。生活艰难,他们从曾经富庶的生活转到节衣缩食;烽火弥漫,他们在硝烟中不忘文人该有之骨,。可是这些困难都无法阻挠他们那一颗追求学术的坚决之心,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人,命运多舛,却又是那个时代中的有心人。他们有无法泯灭的赤血丹心,用追求最严谨的学术,用战火中仍无法割舍的笔,来证明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不屈骨与那文人之普众心。
往事再回首,与战火并行的还有那长期存在的落后与愚昧,于是在那长期的压抑中,有一些人爆发了。他们做了勇士,不惮前驱,将文字化作投枪匕首刺向了这强大的敌人。他们做了探索者,他们不甘心做那在黑暗愚昧中倾陷过一生,在忘却里渐渐平淡下去的人,而是探索新的出路。鲁迅先生便是这些探索者中矗立不倒的旗帜,他先验地看到了“吃人的社会”,看到了“看客”,看到了国民劣根性,于是在痛心疾首中,他努力想通过呐喊唤起那些有志之士加入行列,同时也想唤醒沉睡的国民而正视现实,从这正视中杀出一条血路。有了探索者的灯炬之光与披荆斩棘的开拓,这一条道路上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志士,他们用那不曾泯灭的的文学心,记录了黑暗愚昧中努力挣扎的人们,记录了他们的纯朴,他们的善良以及时代留给他们苦难的烙印。知识分子们用那强烈的社会关怀意识关注着苦难、黑暗、战火中挣扎的人们。他们的心与这片土地,土地上耕种劳作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的命运也与这片土地,这些人们联系在一起。他们用一片丹心照亮了那个时代,保存着文化的薪火相传,也让自己的命运因战火与黑暗的熔断,虽饱经苦难却流露出比别人更璀璨的光芒,散发出岁月醇厚的芬芳。
二、一时乡心几处同
怀恋乡土,仿佛是中国知识分子及文人骚客普遍无法绕开的话题。他们总是在失意之时身处他乡,便将满腔怨意化作诗情,抒写“月是故乡圆”的情怀。同时20世纪也有那众多知识分子也因命运之不济或恋乡之情切,而将自己的命运与那乡土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于是,我们看到了在五四时期形成的那种回归与漂泊情绪的显现。许多的知识分子凯开始寻找那飘荡无依的灵魂与栖息地,前期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一群文人作家们,他们怀着即对乡土有着原始、落后一面的无情地批判,也有着乡土无限深情的回望,既有对乡土苦难的共同记忆,又有着对乡土传统人性、朴实温情的追忆。他们对乡土的关注表现为对国计民生的关怀,志在“引起疗救的注意”,后期则以老舍、沈从文为代表,他们失望于城市,眷恋乡土,把故乡看作是灵魂的归宿,其中尤以沈从文所形成的那柔美恬淡、玲珑剔透的将田园牧歌式的行文加上自己至诚情怀勾勒的湘西世界最为动人。可是无论是处于对乡村审视与城市现代化进程地张望间矛盾冲突的鲁迅、台静农等人,还是处于那对传统乡村有着无限眷恋的沈从文、老舍、废名等人,他们都希望回到那承载千年文明熏陶的乡野之地,去寻找漂泊灵魂的栖息地,这是因为他们都因命运的曲折而将他们逼入到选择该将灵魂放归于怎样的栖息地。或是社会上的不理解,或是政治上的不合群,他们都在失意时将目光投向了承载那千年文化的古老之地,去从中汲取安慰心灵的良药,却寻找不安的灵魂的栖息地。那个时代有太多的苦难与挫折需要他们承受,时代引领者社会前进,带来了工业与城市,却也带来了人性更多的丑恶。他们目睹着战火的硝烟,民生的艰辛,文明的失落,命运将他们逼到了一个个狭隘处,于是他们开始失望于城市,眷恋乡土,把心中的故乡当作灵魂的归宿。古人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于是他们便担负起了重担。他们唤醒良知,它们屡遭挫折,却仍有一颗无法泯灭的文学心。在乡土中他们用最朴实的情怀,最温情的追忆来让这颗文学心散发出更大的能力。他们拿着笔记录着匍匐在苦难道路上前进的人们,记录着他们的质朴淳善,他们的苦难命运,然后用这些熔铸在一起化作敦促自己前进的力量。他们关注的不只是一方土地上人民的苦难,而是因为看到了这一方土地上的罪恶与苦难,联想至整个国家命运的艰难,再加上自身坎坷的身世遭遇,才让他把那一方土地上的爱与恨、痛与善写的如此逼真。正是因为他爱那土地爱得深沉,他自身命运多舛,才能看到存在于那片土地上的隐痛,才能看到那片土地是灵魂归属之乡。就是这样爱,命运将他们与乡土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20世纪知识分子的形象仿佛汇聚成了那样一座蕴藉着无数精神符号群雕,一位又一位的开拓者、先驱者的形象鲜活而生动。在战火磨难中成长起来的那样一代人,有着我们现在无法企及的高度。当这个时代画上一个终结的句号,他们与我们而言,已然是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但是他们留予我们的却是那穿过岁月侵蚀而依旧存在的文骨清香。于是,最后我们不得不沉思20世纪知识分子的多舛命运带给了他们什么?又留给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