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养孩子就是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家长要时刻面临孩子的新挑战。
的确如此。这不,暑假到了,鲁尼整天呆在家里,无聊了就要求看电视、玩iPad、吃零食等,虽然事先有约定,电视不能看超过40分钟,饭前不能吃零食,可是孩子哪能乖乖地配合你啊?为此,我们经常发生冲突,当然大部分时间都是我赢,哈哈!
于是鲁尼发出感叹:“大人真幸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小孩就不行,什么都要听大人的。”
我初听时,不但不生气不反驳,反而觉得惊喜:孩子真是长大了,对身边发生的事开始总结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但是听他再三这样感叹之后,我觉得有必要跟他好好谈谈了,于是我认真地说:
“其实大人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大人也要遵守很多规则,比如出门开车,必须要遵守交通规则吧;上班的时候,必须要听领导的指示吧。你虽然还小,也必须遵守我们之间的约定,这就是规则。”
是的,这个世界上,哪有人能享受绝对的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何人都要在一定的规则和边界内做事,尽早地让孩子懂得这一点,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走向“自由”。
在过去,大多数家庭里,父母都保持着绝对的权威,孩子的大事小事都是父母说了算,导致造就了一批没有主见、唯唯诺诺的孩子。
可是现在,情况却出现了逆转,越来越多父母号称要给孩子“爱和自由”,“尊重”孩子的天性,什么都听从孩子的意见,却忽视了给孩子立规矩,没有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导致有些孩子做事没有畏惧,不仅成了家里的“小霸王”,也成了人见人厌的“熊孩子”。
比如,在餐厅,不顾旁人,大声喧哗吵闹,在过道跑来跑去;在超市,玩大米、面粉,撒得到处都是;在公园,霸占着滑梯、秋千等公共资源,不让别的孩子玩等等。
没有畏惧、无视规则的熊孩子,不仅给他人带来麻烦,令人生厌,还可能给他人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就在前不久,湖南长沙发生了一起这样的惨剧:
一名5岁小男孩恶作剧将已经出电梯的2岁女孩抱回电梯,按下18层,将其独自留在电梯。而18楼护栏恰好损坏,导致小女孩出电梯后不幸坠亡。
从监控的显示来看,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2岁的女童莉莉、5岁男童和另外一个小姐姐,三人一起走进了电梯。
电梯的按钮原本是在9楼,5岁小男孩跳了几下,点亮了18楼的按钮。到达9楼后,三个小孩都出了电梯。
可是不久后,5岁小男孩又将莉莉抱回了电梯。
就这样,2岁的莉莉被电梯带到了18楼,走了出去,不久后便发生了坠楼。
当然,这个悲剧的发生有多方原因,比如物业监管不力,监护人大意疏忽等,但小男孩的这种行为最值得我们反思。
5岁的孩子,如果父母平时教育得当的话,应该懂得电梯的正确使用方法,也应该能意识到将一名2岁的小妹妹单独留在电梯里的危险,可是这个小男孩却根本没有任何意识,可见父母平时对其是多么放纵。
也许有些父母会说,调皮不是孩子的天性吗?不是说要让孩子小时候自由地探索,充分地感受这个世界吗?至于规则,他们长大了自然会遵守的。
这简直是扯淡!该从小就培养的意识,长大了怎么会突然拥有?除非是有魔法!
给孩子爱和自由没错,可是那不等于放任孩子!
我也一直推崇爱和自由的教育,我允许孩子自由地探索,有时,宁愿自己麻烦一点,也不阻止孩子。
但是,我允许孩子自由探索的同时,也要求他至少遵守三个原则,那就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影响环境。
不伤害自己,首先是要告诉孩子,你要永远爱自己,也要让孩子知道,你值得被爱,所以无论何时,你也不能自己伤害自己;其次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安全的,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不伤害他人,就是要与人和善,不主动去攻击别人。
不影响环境,就是要遵守规则,不给他人制造麻烦。
也许还有父母会说,胆子大的熊孩子,总比唯唯诺诺的孩子强吧?
其实,熊孩子看似胆大妄为,实际上却像纸老虎一样,不堪一击,一旦遇到比他强的人或者遭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批评后,他们马上就会像乌龟一样把头缩进安全的保护壳里。
特别是在经受了一系列的打击之后,他们在外面就会表现得越来越怂,最后只能回到家继续窝里横。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每一个孩子,在他们年幼弱小的时候,都希望能有强大的、有力量的父母给予他们保护。
而熊孩子的父母,通常是没有原则、没有界限的,要么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么言行不一,在孩子面前没有任何权威,这样的父母,又怎能让孩子信赖、依靠?
当孩子发现父母根本不值得依靠时,他们的内心是极其恐慌的,缺乏安全感的。
于是,他们只好做出越来越出格的事,一遍又一遍不断地试探成年人的疆界,以期得到真正的保护。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给孩子爱和自由,也要树立父母应有的权威,给孩子立规矩。
立规矩,让孩子知道为人处事的界限,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责任感,从而支持孩子今后在社会上走得顺利,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