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过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书中描写了作者日常写作和跑步的感悟,展现了一个时间自由的作家自律而美好的跑步生涯,让许多人非常向往。
这种向往很可能会让我们一时兴起,去公园跑个步、拍个照、发个朋友圈,享受跑步那一刻带来的“荣光”。其实,跑步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跑,跑一年、三年、十年……成为一个享受跑动快感的跑者。
许多人以为跑步只是一项体育锻炼,却没有看到在跑步这件小事上所具有的改变人生的巨大魔力。《奔跑的查理》中男主角查理就是那个因为热爱跑步改变人生轨迹的人,在书中,我们可以跟随他跌宕起伏、布满荆棘的人生,见证跑步这项运动是如何让他克服了重重困难,让他重获新生的。
本书作者查理·恩格,也是书中的主人公,世界著名超级马拉松运动员,曾多次获得马拉松和其他多项长跑比赛冠军。2007年,马特·达蒙专门为他制作的电影《穿越撒哈拉》上映,电影讲述了查理历经111天穿越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他是第一个跑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跑者。
查理一生都在奔跑,从高中时期的崭露头角,到大学时代的酗酒、吸毒直至辍学,再到工作成家后的瘾君子,这些不堪的经历,加之在一个跑者身上,似乎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我们得回头看看查理的童年时代。他的父母很早就离婚了,一开始他跟着母亲,却被母亲忽视得不到关爱,后来他去和父亲一起生活,在父亲的管教下学习成绩慢慢变好,在高中时代得到了很多荣誉和掌声。
但查理没有珍惜这样的生活,当然,或许他并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表面上他完美无暇,但实际上他内心落寞、自卑怯懦。
查理很早就接受了北卡罗来纳大学的邀请,却又亲手葬送了大学奖学金和成为球星的机会。从完美先生到酗酒、吸毒,他的大学生活划上了一个不完美的句号,查理变成了一个瘾君子。
他尝试着通过跑步让自己“清醒”,他从野外冒险竞跑中感受到极致的快乐和生气,开始逃离那种混沌不堪的生活。
从参加厄瓜多尔的莱德加洛伊赛、巴德沃特超级马拉松,到中国北部的戈壁比赛,再到巴西亚马逊丛林马拉松,最后经过111天跑步穿越撒哈拉沙漠,查理找回来真正的自我,彻底告别了过去。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以为查理奔跑的故事圆满地结束了,但不想他却遭遇了牢狱之灾。读者就好比坐在过山车一般,跟随故事情节急转而下。
查理因住房贷款夸大收入而被陷牢狱,经过多方努力无果后,他接受了这一事实,在监狱里服刑。然而他并没有消极生活,在狱中,他不断奔跑,再一次重拾自己,还收获了亲情。
试想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就要放弃的时候,是否会想起查理的遭遇,然后想去做些什么去改变。《奔跑的查理》这本书便是想要指引人们在迷茫、沉沦与堕落时,积极去寻找存在的意义。
查理奔跑的脚步没有停止,他让我们相信,只要不停跑,就能够跑出重雾抵达明天。所以在面对难以逾越的障碍时,我们不要惧怕,慢慢跑,坚持跑,能量一点点积蓄,就能够像查理那样,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