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朋友的生日,他在距离出生地数千公里的地方工作,到现在,离开我们的家乡,已经超过12年。
最近,看到他像大多数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一样,不可遏制地有些发胖,办公桌附近有很多零食,因为工作原因,在驻外的时候想女儿,想家,当然,也有了一些小小的皱纹。
在2014年,我们高考结束后,因为偶然的契机,大家熟悉起来,上学也并没有什么大事,一些吃喝拉撒产生的趣事,大家还通过互传信件分享,毕竟那时候我们小小的诺基亚,承载不了太多讯息。
印象比较深的应该是选课,即时在高人聚集的大东北,朋友的身高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但是据说选课的时候在机房他被同学们挤得腾空了。
后来,那个城市有大商新玛特,有海鲜,也有他想做的工作,想要安定下来的人,就像大多数因为大学离开家乡的人一样,留在了远方,而那里才是他要去生根发芽去驻扎的家。
朋友大概都有一种样子,随时可以开始的话题,不会因为时间和距离,而陌生尴尬,有时候太久不联系,打招呼的时候也会有些矫情,比如,最近好么?忙什么呢?但是,我们不会去问,在么?
逐渐的,圈子不一样,逐渐的,关注点不一样,逐渐的,想法不一样,之前看到一篇关于分析随着年龄增长交友难的文章,刘同学的读后感是,赞同,感谢。感谢是因为文章最后所说,朋友的意义在于,当你对所有事情都心生厌倦时,你就会想到他,一想到他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生活着,存在着,你就永远不会对生活绝望,反而能产生些许信心,于是,重新投入生活的怀抱。
感谢,能去追本溯源的年头,感谢,虽无参与但仍然关注的目光,感谢,时间吧
当然,生日快乐,也许是他有些小矫情的缘故,有时候说出来的话会突然像书面语,例如,地质男儿多才多艺,感谢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等等,当然,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