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在研究增长黑客的概念和方法。
此话的潜台词是,在研究怎么拿到更多单子、怎么赚更多钱。
增长黑客的概念和方法,很强调一个核心概念,就是PMF,即产品和市场的匹配。
市场,并非市场推广,而是市场需求。PMF所要追求的是,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常规创业中,挖掘市场需求是第一步,而后才是针对市场需求研发相应的产品。
顺着这个思路,研究增长黑客,自然而然的要研究市场需求。
(2)
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知道,创业的起点是研究市场需求。
多数的创业企业,也是如此做的。
结果呢?依然有很大比例的创业企业死在市场需求之上。
国外媒体CB Insights统计了101个失败的新创公司的失败原因,排名第一的就是「缺乏市场需求」,比例超过了40%。
事情有意思了——创业企业从研究市场需求出发,最后却死在没有市场需求之上,这不是很奇怪么?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无非涉及两方面原因:其一,市场需求是假需求、伪需求;其二,市场需求变化太快,企业速度跟不上。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症结不在于需求变化速度,而在于创业企业自身的能力。
不管是创业企业,还是规模企业,亦或者什么传统企业,只要自身能力不足,跟不上市场的发展速度,都会随时被滚滚的市场大势给淘汰掉。
具备与市场发展相匹配的能力,甚至具备超越市场发展的能力,是一家创业企业最基础的素质。若不具备这一基本素质,不要创业。
(3)
很多因为「缺乏市场需求」而死掉的创业企业,并不是死在企业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而是死在创业开始时获取的市场需求是假需求、伪需求。
问题是,创业企业为何会获取这些个假需求、伪需求?以及又是怎么获取的呢?
所有市场需求的获取,不管真伪,其获取手段和方法都是类似的,比如用户访谈、用户行为观察、数据分析等。
而各类获取市场需求的方法,都可能获取到假需求、伪需求,也都可能获取到真实市场需求。
需求的真假,跟获取需求的方法没有直接关系,有关系的在于是否有对初步获取的需求进行深层次的认识——
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所获取的初步市场需求,只是一个需求假设,并不是真实需求。
要获取真实的市场需求,需要对获取到的初步需求假设,进行真伪验证。只有需求真实性的可能性达到一定概率,比如60%以上时,才可作为启动创业的市场需求。
没有企业愿意获取假市场需求、伪市场需求,那些因为需求死掉的企业,只是错把需求假设当作真实需求,不做验证就视死如归的跳进了坑里。
若不死,倒没有什么道理了!
(4)
我们通过用户访谈、行为观察、数据分析等方式,从潜在用户那里得出一些他们的需求,这只是对可能存在的需求所做的一个判断。
任何判断,本质上都是假设,有一定真假的概率。
当真实性概率为100%时,判断就是事实。
否则,判断始终都是假设,即便真实性概率很高,也可能发生小概率事件。
很多事情一开始看着非常靠谱,到最后还是失败了,其原因也在于此。
无论何时,我们一旦下判断,自己都要清楚:我们给出的究竟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假设?
只要是假设,就需要去验证。
研究市场需求,也是如此处理。获取需求假设后,我们须反复进行测试和验证。
稳妥起见,确保需求假设是一个事实,也就是说真实需求;风险承受力稍高一些,也要确保需求假设的真实性概率较高,如此风险才能可控。
不做任何的验证,豪无根据的把假设当事实,这样的创业就是赌博了。
(5)
我们的工作生活,均建立在各种假设之上。
换句话说,我们的工作生活,都依赖于我们的各种判断——判断,就是假设。
有没有事实呢?我相信,肯定有且有很多。不过,事实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工作生活的判断,我们对这些判断的相信程度,以及依据这些判断去推动发生的事情。
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工作生活中,区分清楚我们的判断究竟是假设还是事实。
若拿一个真实性概率很低的假设,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的基础,我们太容易就陷入到虚妄当中。这样的人生,也是一种赌博了。
如此说来,我们似乎都生活在一个「虚妄」之地,此地是以我们的假设为基础而建立的工作生活的模型。
我们用这个模型来看待世界,我们用这个模型来适应世界,并尝试改变着世界。这大体上就是所谓的「思想」吧。
话说回来,创业不也是如此么?
创业者基于一个对市场需求的判断,相信是一个市场机会,然后设想出来满足需求的产品,并推动着这款产品从设想成为事实,继而形成交易、做成一门生意。
一切的起点,是创业者对市场需求的建模,并对模型的真实性和适用性做反复的验证。
获取到一个真实性概率高的需求假设或事实,创业成功才有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