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难,养好一个孩子更难!
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老师叫带的乒乓球忘买了,跟孩子说去了告诉老师,等下商店开了门我就买好送来。
孩子面露难色,扭扭捏捏就是不肯进园,反复说:“妈妈,我不敢!”“妈妈,你去跟老师说吧!”
眼看要迟到的我,气不打一处来,这都上大班了有什么不敢跟老师说的呀?依我对他的了解,说半小时他也未必肯进,果断陪他进屋,亲自跟老师说明。
离开时,正蹲地上叠外套的他感激的看着我,说要抱抱我。我低下身抱了抱他,他马上亲了我一口,小心翼翼的趴在我耳边说:“妈妈,谢谢你!”
那一刻,又后悔又内疚!
我竟然嫌弃自己的孩子黏我!我只顾自己马上要迟到,着急去上班,却没考虑下孩子的感受。一个劲儿的催孩子进进进,让他独自去面对可能出现的批评,甚至在孩子提出需要帮助的请求时依然想要他理解我的苦衷,我又何尝站在他的角度考虑过?
孩子的每一次黏人都是有原因的,或者身体不舒服想要抱抱,或者害怕想要陪伴,或者是受了委屈求安慰,甚至还可能是向你求救。
听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小姑娘上小学了,有一阵子总是黏着大人,晚上也不敢一个人睡了,说是怕鬼,任凭妈妈怎么解释都没用。妈妈觉得孩子是故意撒娇,爸爸却上了心,问孩子鬼是什么样的,然后每天放学他就悄悄的跟在孩子后面,结果发现一个男人每天都会尾随孩子,吓得爸爸赶紧报警。
孩子感觉到了危险,但是还不会表达,更没胆量独自去求证,所以会说有鬼有怪物等,看起来荒诞不羁,其实却是孩子的真实感受。
当孩子黏人时,我们有时会本能的拒绝,包括我自己,感觉孩子行为退化一定要制止,否则会惯出坏毛病,不能学会独立。这实在是个误区。
真正的独立,是在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后孩子的自然选择,正如孩子第一次学会走路时,他挣脱你的手摇摇摆摆向前走去,那就是对独立的渴望。独立不需要刻意的培养。
演员马伊琍说起对大女儿的教育,心里也是蛮心酸的。都说老大靠书养,马伊琍也不例外。为了培养孩子独立睡眠,她把大女儿放在小床上,自己在黑暗中偷偷听着。女儿的哭声一阵强似一阵,最后哭累了睡着了,她任凭孩子哭,自己陪着哭也不抱起来,觉得这就是培养孩子独立。多年后有了二女儿,发现不用这么残忍的手段,孩子一样能接受独立睡觉。
我们在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有让孩子确认他是安全的之前,就强硬的让他独立,这不是培养独立,这是残忍遗弃。
心理学上有个观念,事实不重要,感受才重要。我们培养孩子独立的前提,一定是先让孩子感受到安全。他黏人,正是他寻求安全感的过程。这时候给他支持给他安慰,剩下的事他自会做好。
保姆丁姐有一个培养孩子独立的好方法。在小贝半岁多时,丁姐第一次带她下楼,只敢远离人群而立,看到有人看他们,小贝就会哭。丁姐就告诉那些邻居不要过来打招呼,不要走近了逗小贝,直到小贝慢慢适应环境。
在小贝会走路后,在家里撒欢的玩,但一出门就抱紧大人大腿,更不敢跟别的小朋友来往。这时丁姐就抱紧孩子,给她介绍小朋友的名字,陪她一起跟小朋友玩,最后终于等来了小贝敢跟小朋友手牵手玩耍。
最让我开心的,是这样培养出的小贝敢于说不。不喜欢的小朋友找她玩,她会说不;小朋友要玩她的玩具,不想借时也会说不;碰到邻居要她打招呼,不是自己熟悉的人照样说不。她内心不害怕,她知道照顾她的人就在身边,随时都在保护她,所以“有恃无恐”。
引导孩子独立,一定要给足孩子安全感,让他相信,爸爸妈妈始终关注着他,在他需要时,会随时出现在他身边。在他确认自己足够安全后,自会加大步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